电脑、电视、手机、电灯、电梯……我们身边的物品处处离不开电荷来运转。尽管安培在17世纪就已经探索到了电的无限奥妙,可是我们总是遗忘和忽视它们的存在。能源紧缺是个全球的问题,来自北欧创意之都瑞典的Interactive Institute(互动研究院)不同于其他的盈利设计机构,他们以“视觉电压”为名,意图呼唤人们的节能意识,并把上海作为首站,开始巡回展览他们的设计。
看得见的能量流动
人们对电早已习以为常,轻松一按开关,各类电器瞬间启动。Interactive Institute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想让人们看到这些能量的流失,为无形的能量提供一个视觉的、更为直观的表现方式。Olle Dierks设计的节能灯具“花瓣灯”曾获得美国《时代周刊》“最具创意奖”,如果室内空间能耗没有超过标准,银白色的花瓣灯会张开,恰似一张笑脸,作为对节能的回报。当电器的能耗超既定标准时,花瓣灯就会闭合,变为直筒状。
在瑞典,很多市民家中都安装了数字电表,电力公司可以远程读取电表能耗,花瓣灯也使用了类似技术,装在花瓣灯上的装置可以远程读取电表能耗。小房子造型的能耗显示钟也是能让我们直观看到能量流动节奏,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用电情况。前一天的用电情况会在12小时的表盘上留下浅显的印记,2日的数据可以与之形成对比,偶尔看一两眼,你就可以知道家中的能耗有多少了。
绿色设计不是做秀
并不是人人都能用上电,全世界约有20亿人还过着没有电的生活。倘若明天不复存在,我们又怎能像鸵鸟把头插入地下自欺欺人,躲避灾难?极具讽刺的作品《明天不复存在》由四个树脂玻璃模具、人造植物和太阳共同构成了一片绿洲,绿洲内不时产生诸如树木生长之类的脉动。室内的二氧化碳越多,脉动就越频繁,显示器则显示和二氧化碳含量浓度相匹配的未来年份。生命与永恒两大主题是这件作品想要传达的,黎明时分,万物复苏;日落时刻,万物沉寂,日出日落生命得以延续。
自然之国的瑞典人民生活虽然富足,但自然资源也遭到过度的开采。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将一切节能的设计实施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是设计师们研究的重点,节能并不是做秀。普通灯泡消耗的95%电能都将转化为热能,只有5%转化为光能。设计晒衣灯将节能意识和行动结合起来。让洗好的衣服作为灯罩,开灯可以更快地烘干衣服,这样可以减少耗电量最大的家用电器之一的甩干机的使用。彩色内衣和袜子做的灯罩,也给室内增添一种别样情趣。
访瑞典设计师Olle Dierks
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与保护环境相关的设计的?
OD:我和互动研究院从事这方面的设计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将科技与可持续性结合起来。2004年以来,我们开始致力于一些较大的项目研究。
问:你想通过自己的设计为人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OD:我的作品里一个主题是表现我们共同的可视化的但是无形的能量。例如,使能源更加明显变得更容易为人们了解和涉及到它。
问:如今你的设计作品和其他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OD:如今我的设计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启发和提升人们的思考,为的是开阔人们处理能源问题的视野和思路,而其他的设计往往偏重的是使用性。
问:你的灵感来自哪里?
OD:互动研究院的设计师们启动的一个项目就是调查人们实际是怎样生活的,因此我们很大的一部分灵感来自各个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
·美国人心中的北京十大美景 09/01/06
·香港IPO:08年内地房企艰难之路 09/01/06
·金科元旦卖房记 09/01/05
·中原地产:一周楼市统计 09/01/05
·“燮变”与“整固”—广州楼市2008年总结与2009年预测 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