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对阿甘说:“人生就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它将是什么滋味。”在《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里,人生就是主持人手中的问题,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问题将会是什么,你也永远都不知道,那个问题的答案你是否已经成竹在胸。所有的问题都突然而至,我们不能逃避,可以选择害怕,可以选择求助,可以选择暂时等待,但是最终我们必须自己去解决,每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生活就会赐予我们一份奖励,或多或少。就像影片中的马利克,每答对一道题,就会得到一笔钱,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我们在人生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答案其实就在你走过的每一步里,所以,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财富。每一步的失败,每一步的成功,每一步的快乐,每一步的痛苦,每一步的迷茫,每一步的挣扎,都被命运之神存在我们的人生存折里,等待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把它取出来,兑换成“现金”。而人生的最大财富是什么?就是永不放弃。“我会等你来,在火车站,每一天的五点,直到你来为止”,马利克对女友说。很感人,却是因为他的永不放弃。

  人生是艺术作品中最大的一个主题,即便是一个混混一个流浪汉的人生也可以是一部史诗,所以描写人生的艺术作品,通常都令人严肃的透不过起来,而博伊尔描述马利克的一生,却生动的极富感染力。当马利克快乐时,我们也神采飞扬,当马利克处于险境时,我们也手心冒汗,当马利克的女友离开他时,我们也黯然神伤。看过博伊尔电影的人都知道,他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影片之所以能这么富有感染力,其实还要归功于编剧西蒙·比尤弗伊和小说的原作者。这部电影是根据印度外交官Vikas Swarup的小说《Q/A》改编,《Q/A》在2006年就被翻译成36种语言发行于很多国家,而且从06年到08年三年间,获得了众多的图书节大奖,其中包括07年巴黎图书节公众大奖。后来这部小说被西蒙·比尤弗伊发现了,改编成了剧本,再后来,博伊尔听说有一个剧本以《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一电视节目为“由头”做情节展示,感到很好奇,就找来看了看,最后就有了这部电影。好的剧本作底子,再加上博伊尔的视觉语言,无怪乎电影一上映就取得了那么多的成绩。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非常值得观众去细细品味,里面很多的细节设置都有一种“微言大义”的感觉。节目主持人给马利克提得第一个问题竟然是问他某部电影的主演是谁,而那个主演恰恰是马利克小时候最崇拜的,为了得到他的签名,还闹出了笑话,让人忍俊不禁。这段情节有一种致敬的味道,很多导演由于特别崇拜电影这门艺术,会专门拍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比如托纳托雷的《天堂电影院》,文德斯的《光之幻影》,博伊尔大概是在这一段里,以自己的方式来向电影这门艺术致敬。

  博伊尔选择了印度的孟买作为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在他的眼里,印度是第三世界,所以电影中,孟买就有了典型的第三世界的特征,贫穷、肮脏、混乱、暴力,如果这不是刻意,那么电影中的有一个情节仿佛有些刻意:第三世界国家的孩子记不住自己国家国徽上的铭言,却知道100美元上的人像是弗兰克林,不知道原小说中是否有这段情节,不过看到那对美国夫妇给马利克钱时那种悲天悯人的表情,还是让人不能不去多想。《非诚勿扰》中,冯小刚表现的北海道美轮美奂,如同天堂,看了之后,每个人都想去,大概看了《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后,估计每个人都不敢去印度,虽然印度也很值得去。或许这就是第一世界眼中的第三世界和第三世界眼中的第一世界的差别。

  去年奥斯卡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这两个重要奖项都颁给了有些沉重的《老无所依》,不知道今年它是否会给《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这样一部“苦中带甜”的喜剧片一个奖,不过奥斯卡似乎对喜剧片不是那么慷慨,或许在今年的这种大萧条的环境下,它会有所改变。

相关文章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09/01/05

·诺基亚——“适者生存” 08/12/16

·北非行记:中国人家在非洲 08/11/26

·为什么财富排行榜上无名? 08/11/18

·怎么赚到一百万 08/10/2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