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经行记:去吧,去伊朗

  战略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意识形态交接的缓冲带,特殊能源决定的特殊经济模式决定它天然是国际贸易中的一大枢纽。

  一

  去伊朗。最初的计划是沿着丝绸之路,穿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到伊朗去,运气好的话,再从德黑兰坐2天2夜的火车去伊斯坦布尔。

  不过最后还是选择了直接去伊朗。

  其实这些事情并不难,只要多花点钱,就可以办到各国签证。我只是,年近30,忽然很想颠覆自己,不想按部就班,在前方某几个地方插上小旗,然后急匆匆地跑过去,一个点一个点的,那样会落入旧我的窠臼,会错过道路上其他未知的风景。所以,没看资料,只看了巴列维国王的两本回忆录。我很随意很随意地走。听从真主的安排吧。我相信,真主会让我遇到我该遇到的人和事。

伊朗

  座位刚好挨在一起的,是个伊朗导游,他刚带了一个团到中国旅游,回国次日又要接一个意大利团在伊朗全境转。他告诉我他家在伊斯法罕,是个基督徒。“其实就是生在基督教家庭。”他说。

  他人挺有意思,我和他聊得来。记得他说了两句话很精辟,一个是伊朗这地方四十年一轮回,一切都得推倒重来。一个是这国家离沙漠越近的地方越保守,离海越近的地方越开放。

  第二句不解释了,单说第一句。某种程度上现代伊朗人特别喜欢一切推倒重来。任何一个既定目标或者方向,执行若干年就会被彻底否定,然后掉头走向截然相反的目标。就像一个人,本来选择往右走,认为右高于一切,走几十年却依然掉头,再次不顾一切地决定向左走,认为往右走是个大错误,是个笑话,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唯有向左走才是正确的道路。这样过几十年,又会转身向右,把当年对右的批判,重新加到左的身上。

  不过,用四十年作为衡量伊朗政治变革的周期,并不太正确。

  伊朗现代政治应该可以以如下时间段为标识。1906年立宪,礼萨汗1921年政变,4年后建立新的巴列维王朝。1941年礼萨汗被英美苏逼走,刚刚成年的儿子即位。1951年伊朗众议院通过首相摩萨台将油田收归国有的计划,2年后他被国王巴列维扳倒。小巴列维国王即位38年后,1979年伊斯兰革命成功,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体制,虽经8年两伊战争不倒,至今30年。

  显然,伊朗的政治动荡的频率,至少是40年1次的两倍,既20年1次。

相关文章

·世茂股份重组完成 08/12/03

·碧桂园:标准普尔评级“垃圾股” 08/12/02

·实录:广州拍地 七底价一流拍 08/12/02

·瑞安“过冬术”:延迟项目 股权融资 08/12/02

·专访广电地产:行业洗牌在明年 08/12/0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