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终获通过,全球喘了口气,但因风暴的冲击远未结束,仍不可放松。中国,这个与美国经济紧密相连的亚洲新兴市场代表,在遭遇怎样的冲击?又该如何应对?
对此,国泰君安研究报告建议,应借鉴1929年大萧条时期的经验,大幅减息,重振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增长,从而防止情势恶化。
分析人士也普遍认为,金融风暴对我国金融体系冲击有限,而对实体经济影响深远,同时,资金外逃风险不容忽视。为此,应及早开始大幅减息、减税、增加财政支出投资基础建设,并在半年到一年内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最早减息美联储老谋深算?
国泰君安最新发布的报告,把目前的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大萧条做了对比,认为美联储对于此次金融风暴早有防范,最早开始降息。
据分析,大萧条源起股市暴跌,而加重于通胀紧缩,其背后货币供应的下降异常关键。美国银行总资产在1929年以后明显缩水,反映出的是银行信贷资产的下降,亦即企业信贷需求的急剧萎缩。而对贷款需求造成巨大伤害的是联储的高压货币政策。
为了维持黄金本位制,在1929年10月股市崩盘以后,美联储依然保持5%的高贴现率直至1930年2月,直至1933年6月才开始下调。
高压货币政策之下,银行可以贷出的钱越来越少,资产及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人们开始挤兑银行,银行频繁倒闭,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的大萧条。
反观同期的英国,在1932年就率先走出衰退,恰因其最早放弃了对金本位的坚守,从而给货币政策的放松腾出空间。其1932年初的大幅降息比美国足足早了1年半。
而日本从1989年后陷入失去的10年,除了货币当局降息的迟缓之外,大藏省未能及时挽救银行资产也难逃其咎。
此次金融风暴,美联储吸取教训,最早开始持续降息。本轮降息最早由美国从2007年9月开始,随后英国和加拿大均在2007年12月开始降息。而日本、欧元区及中国依旧保持高利率不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采用紧缩货币政策的日本和欧元区经济在2008年2季度均负增长,而降息的美国、英国经济增速均为正值。
对中国而言,目前资产价格泡沫已破,企业的信贷也开始萎缩,大幅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国泰君安呼吁,我国政府应吸取日本教训,学习英国,效仿今天的美联储,大幅减息,越早越好!
·招商证券:碧桂园今年营业额或超200亿 投资价值显现 08/10/08
·国泰君安:建议大幅减息刺激经济增长 08/10/07
·萧默:建筑慎言“接轨”与“艺术” 08/10/06
·两难选择:地产救市还是不救? 08/10/06
·黄金周:等待“救市” 0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