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2017年,中国养老市场前进步伐注定加快。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生率的大幅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有分析认为,到2020年,中国养老市场需求将达到5万亿元的量级,但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供给能力并未能与旺盛的需求相匹配。
据发改委数据,截至2015年末,全国共有670万张养老院床位,相当于每1000个60岁以上人口拥有30.3张床位。同时,国内的养老机构也普遍存在盈利难、扩张难的问题。
在2017城市观点论坛北京行上,万谦养老运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志伟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就谈到对中国养老市场发展前景的看法及经验。
许志伟表示,近年国内养老地产可谓风生水起,除万科、中海等大型房地产企业外,一些保险公司也拿了很多地,投资建设了不少养老公寓。他认为,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适老化装备建造,配套化服务等方向的需求,是有市场也是有必要的。而目前国家“9073”的养老格局,对养老地产也是利好。
“16年来,只干养老这一件事。”许志伟表示,中国目前有90%的老人属于居家养老,有6%或7%是社区养老,剩下的则是机构养老。随着生育率的降低,促使了“养儿防老”的观念转变,机构养老的模式开始流行。
观点新媒体了解,万谦养老旗下不老山庄做的是一种轻资产的机构养老模式,是提供一种养老服务,而构建理想化的养老生态,需要产业支撑。
“老人需求多样化,相关产业支持我们一部分自己培育,一部分与外面的公司进行合作,我们不可能把产业链做那么长。”许志伟提到,老年人在金融方面有大量的需求,未来养老机构与金融机构存在大量合作机会。
对于社区养老,许志伟介绍了不老生活馆的全国连锁模式:“我们主要与全国各地有硬件支持的优秀团队合作,只要管理形成统一的标准,这种连锁模式是具备可复制性的。”
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一种旅居养老、候鸟式养老的新型养老形式。越来越多有较强身体素质和经济能力的老年人,愿意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进行旅游养老。
现在,万谦在海南、深圳、厦门等地都已有候鸟养生养老基地落地,未来还是采用合作模式。预计3到5年时间内,进一步完成规模化的复制,实现全国布局。
许志伟指出,中国养老有两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首先是观念的问题,一线城市老年人的家庭接受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观念比其他城市要好;第二个是经济条件的问题,一线城市家庭普遍要比其他城市家庭富裕。所以,养老机构的定位一定要慎重考虑。
“我们服务的是中间大众富裕型人群。同时注重一线城市布局,然后向二线城市辐射,最后走向三四线城市。”
“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许志伟最后表示:“天使轮融资去年已经到位,目前估值达到3个亿。今年会启动A轮融资,之后会启动B轮融资,预计3到5年内会有上市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