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铿锵行:地王与楼市

观点网

2016-09-22 10:24

  • 无论如何不断蔓延的地王潮,已成为中国房地产走向供给侧改革关键结点的具体表现。

    主持嘉宾:世联行西南区域顾问事业部总经理 李玺女士

    讨论嘉宾: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中房集团、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前董事长孟晓苏先生;重庆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莫元春先生;北京贝塔咨询中心合伙人杜丽虹女士

    李玺:今天非常激动,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进行这样一个沟通,因为今年的楼市确实给大家怎么样一种感觉呢,叫危机症。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已经蔓延到了很多所谓的城市群,一些重点的城市经济群,整个上半年我们统计到,地王大概有400多亿成交额,到底是楼市本身房价在助推地价,还是地价在助推房价?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有没有可能缓解呢?想请问一下孟先生。

    孟晓苏:一些部分二线城市房价蛮高,就会有土地需求,我们看到去年供地减少了三分之一,因为减少供了就造成了稀缺。关于房价和地价问题也引发议论,应当说两者是一个鸡与蛋的关系。现在这些高地价会变成推高房价,如果市场上能接受这些高房价,就解放了。说明中国的楼市价格总体是向上,深层包含的问题,是土地制度问题。是现在的供应制度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

    但是我觉得和全国房价地价走到鲜明对比的是重庆的销量大,而地价平稳。全国都需要扩大土地的供应量的时候,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我觉得重庆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

    李玺:中国也是一个政策性的城市,包括这两个月地王频出房价陡增,厦门、南京、合肥等城市都纷纷限购了,是否会出现限购又回到以前的循环?也想问一下莫会长,到底这个政策真的能抑制住现在地王频出,或者是楼市过热的现象吗,在你看来楼市过热是真的热,还是只是一个偶然性的一个现象?

    莫元春:作为楼市的话,过热不过热跟地域有很大的关系。现在主要是一线城市和有些二线城市过热,三四线城市还是非常冷。重庆我自己认为,正好处于这个交点上,重庆的成交量应该说是全国最大的之一,但是价格非常平稳,它处在一个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交叉的一个位置。

    李玺:两位领导都不断在提重庆,有提到健康,包括三四线城市,还是感觉有一些问题的。大家都在期待,重庆这个房价会不会涨,虽然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一些,大家觉得重庆这个地方,在重庆这个城市潜力上您怎么看?重庆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经济,现在比较火我们看到的是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的经济群,我们看待西南经济群,它们的走势会怎么样?

    莫元春:我个人认为的话,重庆的楼价和重庆城市地位,是不相匹配的。重庆的经济发展很好,重庆的城市地位也比较高,各方面的资源也不错,但是重庆的楼价一直是不温不火,为什么?主要是一个供求关系问题,重庆土地供应量一直很大,但是重庆又是一个本土的市场,以我多年的监测,重庆市以外的人口购房者,只占15%左右。

    刚才我们晓苏总强调了一下,因地制宜分层施策的问题,重庆对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做得很好,在过去国家提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时候,重庆就是分层施策,重庆有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说土地的供应,土地的供应掌握在政府的手里面。不像有些城市,开发商已经把地买了以后。重庆有几大公司,比如地产集团,这些土地整治,整治以后再交给政府,政府再进行出让。这个地在政府的手上。

    第二重庆比如房产税的试点,除上海以外是没有的。还有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时候,重庆是不限购的,重庆的公租房都是因地制宜。减少土地的供应量降低开发商融资成本,调整企业增值税,缩短土地保证金返还的时间等等。比如说车库不好卖政府出台一些政策,对商业地产过剩,政府也在出台商改住的政策,比如三四线城市不好卖,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避暑休闲的政策鼓励,重庆一直按照因地制宜分层施策的要求在做,所以重庆的房价不温不火一直是这样的。

    李玺:央行也提出了很多对于在金融方面,对于房地产所谓叫抑制泡沫的一些信号,在房地产整个信贷市场上,会出现一个调整。请问一下杜女士,您认为这个政策的出台,或者是未来现在发出的这个信号,对未来的影响,真的能解决到我们所谓的地王平租的信号,包括抑制房价?这样的一些政策,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吗?

    杜丽虹:首先我想说一下,我觉得虽然说央行说他不愿意背这个锅。但是实际上各种数据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绝对是这轮房价上涨的主导因素,2016年1—8月货币供应量M1增长了25点多,过去是15,在过去20年只有09年4万亿下去的时候,货币量达到过30多。但是货币增了这么多,但是前8个月的增速只有8%,其他的都是个人的购房贷款,从贷款的结构来看。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是下降的,企业贷款1—8月是下降了13%。只有个人居民中长期贷款是大幅增长的。增长90%,居民的个人中长期贷款,主要就是房地产贷款,所以这就导致今年前8个月,个人的中长期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是从之前的22%,增长到了40%。企业贷款占比是去年66%下降到了52%。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增加的货币其实很显然,很明显是通过个人的购房贷款进入到了市场。这也说明央行尽管不想背这个锅,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确实他在这个里面发挥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央行真的是要缩减这个贷款,他肯定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关键的问题是,确实现在央行又不敢,虽然各地都在出台一些政策,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到这个政策好像有点挠痒痒的感觉,政策的力度比大家的预想小很多,经济面临着一定的增长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必然要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加息或者缩减货币的供应。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具体这个钱流向哪里,可能能够通过一些具体,来限制向房地产领域流向。它的手段和措施也不是很多,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还是必然会有比较大量的货币进入到房地产领域,尤其是在其他的实体投资的回报率,目前还是在下降。

    房地产重新成为一个保值增值重要投资领域,也使得宽松货币政策下,必然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到房地产领域。这个锅肯定央行是要背的,它也没有太多的措施可以限制这个资金的流向。所以可能政策会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影响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有效。

    李玺:最后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孟先生,在供给侧改革里面,整个楼市的推动,是不是这一波是货币的红利,供给侧就是需求侧进行改革,到底整个楼市环境,需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外部环境,让这个楼市更加正常一点?

    孟晓苏:对于今年1季度货币突然增加供应,通过低息贷一下子压低了整个社会的利息率。整个利息率降下来了,怎么回事儿呢,就是一季度的放水,多少解了地方政府的围。如果继续这么发的话,这种风险转移到了老百姓的存款,引发金融风险。所以必须得制止,我认为说起来投入还是有正面作用的。及时停止达到一定目的以后就停止,说明在战术上面还是成功的。

    银行没有什么办法来管理商业银行的股票,商业银行现在非常清楚,把资金投向这些制造业,你投什么?你投向钢铁、煤炭、化工全都成为过剩产能,你都收不回来了,他投什么最合适,老百姓买房是最终消费,因为老百姓买房,房地产商就通过贷款,就把钱收回来了。施工单位就有钱了,再支付给供应商,这样逐渐传导到了实体经济。发挥好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我认为商业银行的行为无可指责,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适当的倾向于老百姓购房,这是银行理性的表现。

    按照过去的传统调整思维,房价一上涨就得打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各地这种房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它和重庆不同就是土地供应太少,这个短期问题不好解决,信贷影响到了产出,现在出问题的往往是限购城市,他们房价上涨,不限购的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重庆的房价应该再高一点,反而是这样想。

    我们要反思这种限购政策,对于正常的市场行为起到的破坏作用。我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是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发挥市场经济作用,政府在应当发挥作用是保障,一个是保障房的提供,要适当的提供,把这些学问做好,适当再控制一下金融。现在不光是在研究地产开发的一些技巧,房地产企业都知道,我们更关注的是整个政策走向,房地产政策在住进走向理性,中国的经济会慢慢好起来,房地产主导产业作用,会进一步在下一个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

    李玺:谢谢三位嘉宾,地王这个东西,因为供给和需求不停在变化,今天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给到大家的一些启示。

    审校:劳蓉蓉

    致信编辑 打印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城市观点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