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股权之争:市场“脱实向虚”的资本原罪

观点网

2016-09-21 13:38

  • 当宝能、恒大等一些激进抢筹者入局,以万科为代表的优质蓝筹就可能被杠杆资金控盘,证券市场的投机度被大大增强,市场面临着资本“脱实向虚”的泡沫繁荣。

    闫昆仑 2015年的股灾刚过去一年多,许多投资者“好了伤疤忘了疼”。最近,万科A股再次上演疯狂“抢筹”:恒大连续买入万科股份,截至8月15日,恒大所持万科股份占万科总股本的6.82%,总耗资达145.7亿元。此后,万科A股历经3个涨停板,股价涨幅累计超50%,市值接近3000亿。当宝能、恒大等一些激进抢筹者入局,以万科为代表的优质蓝筹就可能被杠杆资金控盘,证券市场的投机度被大大增强,市场面临着资本“脱实向虚”的泡沫繁荣,实业沦为新的融资平台,这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相对实体经济而言,虚拟经济是经济虚拟化的必然产物。脱实向虚,是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的投资、生产、流通,转向虚拟经济的投资。因为资本天然具有逐利的特征,它必然会寻找更好的投资回报机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原罪。当前,中国企业用工成本一直在上升,资本投资实业的收益率在大幅降低,不少实业家也都面临着企业难以为继的局面。

    逐利资本从何而来?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宝能系收购资金来源除了保险,还有大量来源于银行的理财资金。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向浙商宝能基金实际投入的LP资金仅为10亿元,而浙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华福证券投入资金高达132.9亿元,这部分融资的杠杆率高达14.29倍。”而恒大官方宣称收购万科股权所用资金均为自有资金。恒大的介入,不仅解了宝能的燃眉之急,还让其产生了一定的浮盈。

    敢于加十几倍杠杆参与万科的股权争夺,宝能系的资金来源问题也一直成为这场万科股权之争中各方高度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监管部门对此并未表态。假如宝能系动用高杠杆资金收购万科股权得到有关部门的默许,其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示范效应将是巨大的:未来宝能模式有可能被大量复制,A股市场或许会涌出更多类似“宝能系”的公司,而股票市场的小幅波动也可能会引发高杠杆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引产生链锁反应,市场风险也将会向银行和保险业传导,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更大的系统性风险,甚至导致新一轮股灾,众所周知,过度杠杆化正是2015年股灾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家企业能够通过高杠杆资金控股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并运用规则“合法”驱逐该企业的核心管理团队,将会上演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创业热情被严重打击,高杠杆金融资本的冒险投资也将被默认甚至被鼓励,那么,A股市场以及中国经济都可能因此受到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中央也意识到了资本脱实向虚可能带来的危害,在今年7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去杠杆、去库存、抑制资产泡沫等具体要求。而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数据表明,整个7月,全国信贷增量几乎全部是居民购买住房,而同期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减少26亿元。这意味着,经济在加速脱实向虚,中国未来或将面临资产泡沫与“流动性陷阱”的双重困局。因此,要避免经济过度金融化的“脱实向虚”,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更需要万科管理团队这样的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实业家精神”。道不远人,急功近利的时代要切忌心浮气躁。

    闫昆仑 曾就职《南方日报》机动记者部,独立撰稿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闫昆仑    

    审校:刘满桃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资本金融

    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