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特写 从万泉河到清水湾,从博鳌到陵水,经济学家早餐会已成为每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
8月11日,又是一个晴天,穿透天际的一米阳光,让沉睡的清水湾慢慢苏醒。蓝湾绿城威斯汀酒店麵馆的落地窗外,泛着粼粼微波的海面深邃而静谧。
“你好!”热情的招呼声与爽朗的笑容同时出现,这位身穿海岛风情花衬衫配上黑色休闲裤的90后“阳光青年”,却是美林基业新生代掌门人刘根智。虽然年轻,但他已在商界大海中“游泳”了三年。
除了刘根智,旭辉集团创始人林中、朗诗主席田明、中梁董事长杨剑、阳光城总裁张海民……这群房地产行业“新势力”领导人,无疑是今年早餐会上最大的看点。
早餐会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嘉宾们相继落座,结伴而来的樊纲与孟晓苏则是最先到达的经济学家“代表”。
“今天大会还要讨论,早餐会的意思是不是不提房地产?我不说房地产,说到L型,今年是不是能企稳,这是大家议论的,我不敢做判断。”
一落座,樊纲就鲜明地亮出旗帜。而去年因“迷茫”而未能出席早餐会的孟晓苏,开场有些沉重,“这种经济状态不光是一般的L型,可能是向下的L型”。
站在三年“小周期”曲线上,这场由房企“新势力”对话“忧虑”的经济学家的早餐会,无疑是房地产改变时代最好的戏目。
“春夏秋冬是自然规律”
“最近我们看到有一些变化,包括泡沫和收紧各方面,下半年房地产怎么走,可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早餐会开始后,嘉宾主持把第一个问题抛给了樊纲。
樊纲先是一愣,似要拒绝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问题不好发言啊,今年任志强也没来。”
原以为就这样过去了,他却意外放下了手中刀叉:“我不说房地产,你说到L型,今年是不是能企稳,这是大家议论的,我不敢做判断。但楼市上一轮下滑期间有五年,我们到去年已经是五年,今年第六年是不是触底取决于明年比今年是高还是低。”
显然,樊纲给出了一个“擦边球”式的回答。相较之下,第一次参加早餐会的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的观点则更为直接:“这种经济状态不光是一般的L型,而且可能是向下的L型,下滑的力量不是从这两年开始。”
孟晓苏解释说,经济的这轮下滑是从2009年控制房地产开始,因为国民经济主引擎之一的房地产逐渐熄火或怠速。
因此,当前中央提出的“化解房地产库存”本质上还是要重启房地产主引擎,用以来拉动国民经济,首先是回稳,再就是找到一个突破点走出低迷。
当话筒传到陈启宗手中时,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拒绝:“我哪有资格说话,住在香港,对政治实在不了解。”但旋即向现场嘉宾提出了另一问题——有什么能够拉动中国的经济?
陈启宗指出,春夏秋冬是自然的规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是好的。“我真的不喜欢住在新加坡,365天都是夏天,有春夏秋天才是正常,现在经济是冬天来了,那又怎么样?只要能够保证老百姓就业就稳定。”
话题讨论至此,一向爱提不同意见的樊纲也是对陈启宗上述观点表示赞同:“春夏秋天有它的功能,低迷有它的功能,很多在过热的时候不能做的事、做不了的事,低迷的时候可以做。”
贾康则直接用“高度认同”来回应上述二位的回答,在其看来,现在民营企业很难过日子的有很多例子,但也有前进的,孤独求败的华为就不用说。
当然,房地产企业中的朗诗也是个代表:“可做的空间抓住还是有意义的,这种空间显然是有的。”
“喜中有忧,谨慎乐观”
贾康的回答成为早餐会的转折点,因为讨论的话筒自此开始从“忧虑”的经济学家手中交棒至企业家们手中。
“我们最近对这个形势判断是八个字,喜中有忧,谨慎乐观。”同样是第一次参加早餐会,带领着旭辉加速奔跑的林中主动接过话筒。
林中把“喜”归结为三个点,即“L型经济中房地产挺住了”“库存已经不是一个普遍问题”“房企业绩表现突出,销售、回款同比大增”。
尽管有三大“亮点”做支撑,但忧虑同样存在,因为一线和二线城市土地已经出现泡沫。与此同时,一线跟二线城市房产的金融属性及资产属性增多,这也是存在隐患的。
至于伴随着企业微观表现的宏观大势变化,林中则认为,第一个就是货币,明年会维持这种宽松状态,没有条件再进一步宽松,也不可能去收紧;第二个是政府在这一轮不应该采取抢得行政调控措施。
坐在一旁静静听着讨论的余英,今年继续保持着休闲款的着装,脚上还是踏着经典“洞洞鞋”。作为地产圈名人及早餐会熟人,“余老大”的发言自然成为全场焦点。
“我今天来主要是跟大家学习,54亿的上海地王是我们拿的,厦门的地王也是我们拿的,确实是有这个情况。我们自己嘲笑自己,不拿地立马就死,拿地可能三年后再死。”
虽然每一个地王都掀起了阵阵波澜,但余英强调,拿地也不是随便拿,保利也是有对城市的判断,对供货量的判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只要这个城市没有疯,拿地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在余英看来,保利对地王抱有诸多期待背后的一大重要原因是购房者不断增加的收入:“不管经济是L型还是什么型,老百姓口袋里的钱确实是在慢慢增加,因此即便是地王也是能够解决。”
不同于林中、余英的“积极”论调,田明则属于“消极派’。他给出的观点是,中国经济的下行包括全球经济的低迷是确定的。
“中国政府目前短期预期是稳增长,但加大改革的措施不够,房地产正在累积泡沫。中国有可能正在重蹈日本的覆辙,已经到了临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