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和企业家

观点网

2016-08-12 11:52

  • “为什么我们今天在全球的很多地方,我们遇到了一些麻烦,遇到了一些障碍?与我们中国企业怎么去重塑这个形象是有极大的关系的。”

    向松祚(著名经济学家):各位尊敬的嘉宾,大家上午好!开了快两天的会,大家仍然坐在这里听得津津有味,这很不容易,所以我想首先感谢观点新媒体给大家创造了这么一个平台,充分地交流各种意见。

    著名经济学家 向松祚

    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中国这个国家当下最缺的就是坦率、客观、理性的讨论,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所有的一切,要真正取得进步,就需要有不同的思想流派、不同的学术观点、不同的建议、不同的批评,都能够得到展示,都能够得到尊重。所以有这么一个平台,让大家来讨论房地产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问题,我认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今天谈的这个话题,听起来跟前面几位谈的不太一样,前面几位都谈的是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的话题,为什么我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和企业家?好像是一个非常虚的题目,刚才程雁女士在问我最近在研究什么课题,我回答两个字——哲学。为什么我今天要选择跟大家交流这个题目?前面大家谈房地产已经谈了很多,大量的数据,我觉得大家也需要几天消化。

    今天中国的经济也好,中国的社会也好,都处在一个真正重要的大转折的时代。这个大转折的时代不仅仅是经济结构的转型,不仅仅是增长方式、发展模式的转折,所有这一切最终取决于企业和企业家思想、理念、意识、观念能不能根本的转变。而企业和企业家在今天中国社会里面所发生的作用,比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所有的时代都要重要得多。所以我们必须要问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和企业家?

    这其实与房地产也有极大的关系,这两天大家都在谈论房地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谈论房地产所存在的问题。昨天晚上讨论到很晚,讨论结束以后,朱中一先生在电梯里面跟我讲,他说讨论中国地产30年,应该有两句话,他说得比较客气,他说“成就是巨大的,但是积累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我想这两句话应该比较中肯。

    在我谈中国需要有什么样的企业,或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之前,我想跟大家简要谈一谈房地产的五组数据,我不做评论,我不说房地产现在是健康还是不健康,或者说有多么不健康,或者有多么健康,我想把我比较关心的五组数据提出来,供各位企业家朋友去参考。

    我想我们今天思考房地产的问题,不仅仅要停留在房地产这个行业本身,你要跳出房地产行业,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全局。当然,过去一年多来,大家都很开心,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甚至是疯涨,我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的报告也赚了很多钱,但是下面这五组数据,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

    第一是总量,昨天上午巴曙松博士的演讲里面提到,中国现在商品住宅的总量已经竣工的和快要竣工的是250亿平米,另外一个数据说中国住宅的存量是220亿存量,还有一个数据说中国住宅的总量已经超过300亿平米,达到了320亿平米。

    为什么要提这组数据呢?无论是220亿还是250亿,还是320亿,我想说明一个事实,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人均住宅面积30平米来计算,中国大规模建造房子的时代大体上已经结束了,这使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型,现在很多房地产领袖的企业都在转型,他们已经看到这个趋势。房地产业规模已经如此庞大,未来建造房子的空间,投资的增速不可能再快速增长,数万家房地产企业未来做什么呢?这是一个问题,我也没有具体的答案。

    第二个数据是关于房价。这个问题是大家讨论了很多年的,我从来没有做过明确的判断,我认为经济学是没有推测能力的,这是我跟我的同行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今天要说这个数据,是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已经有了问题,房价有没有泡沫,中国的房价能不能持续,中国的房价是不是健康,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房地产的问题,这是关系中国经济全局,乃至社会全局的一个大问题。现在中国的平均房价每平米已经超过7000元人民币,按照100平米的一个标准房子来算,房价就是70万,这是什么概念?

    70万已经超过中国人均GDP的14倍。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不是一个概念,人均收入比人均GDP要低得多,去年的人均收入也不到3万人民币,按三口之家来计算,家庭收入也就10万人民币,全国平均的100平米一套的总房价,已经超过了一个三口之家全部收入的7倍以上。北、上、广、深、杭现在的均价已经接近5万块,100平米的房子就要500万,这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也做过一些统计,500万已经超过了北、上、广、深、杭所有的高薪阶层年收入的10倍,普通老百姓年收入的20倍到30倍。在美国房地产狂飙有两个时期,一个是华尔街崩盘之前的1920年,一个是2008年金融海啸前的一个时期,美国最高也就是达到8倍。日本房地产泡沫最高的时候,这个比例是15倍,中国早已超过了这个比例。当然中国有特殊的体制原因,我只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各位自己去思考,这里面有没有不健康的因素,有没有潜藏的危险。

    第三,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都认为房地产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但是中国的房地产对广义的GDP和狭义的GDP的贡献也就是20%,但是这个行业拿走了全部社会融资的42%,这是监管部门的数据。房地产占用的资源和对经济的贡献的比例是不是合适,我也想请各位思考。

    第四,最近我参加一个财政政策的研讨会,相关的专家拿了一堆的数据,其中有一个数据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程度,全国平均已经超过了50%,最低的依赖程度超过30%,最高的城市已经超过了80%,也就是说当地政府的实际的财政开支有80%是依靠卖地的收入,这个能否持续?

    第五,中国的贫富的分化,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是多少呢?官方曾经公布过的基尼系数是0.47。基尼系数是经济学家发明出来的,基尼系数最高值是1,这个1意味着一个人拥有着全部财富,最低是0,0就是每个人的财富完全是一样的,完全平均。0.47是什么概念?

    美国在西方发达国家里面是贫富分化最为严重的,所以美国这些年一直在讨论一个1%的问题,就是1%的人控制了太多的财富,这个比例大约是47%。美国1%的人控制了这个国家47%的财富。中国官方发布的基尼系数是0.47,美国的基尼系数也只有0.42。还有一个报告,中国在2002年的时候,20%的人拥有全国80%的财富,到2012年的时候,10%的人拥有90%的财富。

    这些数据不可能完全准确,各位都可以去反驳,但是我想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收入差距和贫富的分化可能正在日益的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消息。而这里面根据我们的研究,房地产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过去一两年,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房价出现快速的上涨,甚至某些城市出现了疯涨?是刚性需求吗?是大家都讲的改善性需求吗?我想各位肯定比我要清楚得多,我在银行工作这么多年,我对银行的数据比较敏感,我对银行的数据也了解一些,这里面真的都是改善性需求,都是刚性需求?我想不尽然吧。

    坦率地说,我对最近房价疯涨、地王频出深表担忧,这并非说明了中国经济的健康,也并非说明了中国房地产的健康,恰恰说明中国经济的不健康,和中国经济面临着急剧的脱实向虚的结构性的失衡。今年民间投资只有2.8%的增长,其中就提到相当一些制造业企业拿到了银行贷款,根本就没有进行实体投资,而是去炒房了。

    最近刚刚发布的数据,2800多家上市公司里面,40%的上市公司去年一年的利润都不到1500万,而随便炒几套房,利润可能就是几千万。我想请问各位,这样的一个经济情况是健康的吗?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见一种情况,银行现在的信贷,制造业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制造业风险已经非常大,中小企业风险也非常大,一般不敢投,所以房地产一般靠什么呢?靠地产。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今天的地王和房地产销售有多少是真正的自有资金?

    去年房地产为什么开始暴涨?其实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去年出现股灾以后,很多资金跑到房地产。所以我想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我不想做出一个结论,我只是提出来供大家去思考,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房地产是否真正是一个健康的状态,潜藏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这样就回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和企业家。第一,中国现在急需要大批的企业和企业家能够把这些看似庞大的物质资本、货币资本、物质财富、货币财富转化为真正的社会资本、社会财富,转化成为精神的财富。

    经济学者其实对财富的概念有很精细的分析,你手中持有的货币财富、股票,那不是真正的财富,我也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今天中国经济的转型不能取得成功,今天各位手中拥有的所谓的财富,在未来的10年、20年乃至30年的时间里面,相当一部分会烟消云散。我们今天缺了什么呢?

    刚才保利的余总也谈到,三四线城市很多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配套,医疗、教育、公共服务严重的缺失。北、上、广、深、杭这些所谓的特大城市、一线城市的配套就好吗?今天的小孩,各位有钱的小孩,我不知道这个比例是有多少,大体上都要送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读书,这到底是一个可悲的局面,还是一个可喜的局面?各位自己都有答案。

    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地把这些所谓的货币财富、物质性的财富转化为一个真正的社会的财富,社会财富就是完善的教育、完善的医疗、优美的环境、真正公平的公共服务,如果不能转化过来的话,我们这个社会的经济很难持续健康的发展。

    第二,我们需要一大批真正的企业家和企业致力于建设一个真正的诚信社会、法治社会,一个理性的社会。最近有很的新词,中等发展阶段的陷阱、中等收入的陷阱,最近又有一个新词叫中等收入阶层焦虑症。说这些年中等收入的人群比例越来越高,大家有钱了,但是出现了一个焦虑,什么都焦虑,自己的财富能不能保值增值也是焦虑,自己小孩的教育、医疗,自己住在哪儿都是焦虑。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现在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企业社会,已经是一个企业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这个社会。我们今天都在谈市值,谈利润,谈身价,但是一个国家真正成为一个理想的国度,不是仅仅靠物质财富,更不是靠有多少人进入了富豪榜,更不是靠很多富二代天天炫富。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一个完善的社会,主要看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就是这个社会有没有相对贫穷和绝对贫困的人,这个比例今天有多少,各位自己去想。

    当一个社会的财富分配严重失衡,少数人控制大量的财富,其他人都是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时候,你认为这个社会是一个安全、理性、和谐的社会吗?第二个标准就是基本的公共服务基本要做到免费提供。

    全世界有哪些国家做到?德国、荷兰、瑞士,北欧这些国家基本做到,日本基本做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本性的需求在这儿,不在乎我们有多少富豪榜的人数,也不在于我们的经济总量有多大。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社会能不能做到诚信,这么多年,中国的社会从假烟、假酒开始,各种假的产品,到今天为止,成了所有人关心的一个根本性的话题。这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

    第三,我们需要一大批的企业家和企业致力提升和改善中国这个国家的全球形象。现在中国已经号称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我对此有保留意见,GDP本身并不完全代表财富的总量,那些产能过剩的厂,那些没有人住的房子,现在已经是过剩的房子,当年也是计入到GDP的,但是那是财富吗?

    但是无论如何,今天中国的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高,中国的企业日益走向国际化,今年上半年中国在海外的并购已经接近1500亿美元,去年的总额是1200亿美元。但是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坦率地说,说得不客气一点,是一个土豪的形象。

    为什么今天在全球的很多地方,中国遇到了一些麻烦,遇到了一些障碍?这与中国企业怎么去重塑这个形象是有极大的关系的。一个国家要赢得世人的尊重,不是靠炫耀金钱、实力,这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讲的,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国际大家庭规则的参与者、遵守者、改善者?怎么能够成为一个人类共同文明大家庭的一员,不仅仅是为你这个企业,而且是为整个社区,为全球这个社区能够做出一些贡献,这是我们思考的真正的问题。

    在这么一个转折的时代,企业家、企业在中国社会发挥的作用将日益重要。我今天在这么一个很简短的时间内只是提出我的感想或者期望,其实我没有资格谈这个话题,但是作为一个学者,有时喜欢发一些感慨,所以我这些感慨也仅仅只是感慨而已,敬请各位批评,谢谢大家。

    撰文:向松祚

    审校:徐耀辉

    致信编辑 打印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博鳌房地产论坛

    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