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特写 “万科股权之争,这是过去半年多在中国上演最大的,比好莱坞大片还要精彩,权力、金钱、美女、桃色新闻都讨论了一遍。”
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的一句总结,道出了纷纷绕绕的万科股权之争已经成为了各个新闻频道的头条追逐的事实。
对于万科如今的困境,曾经在万科干了10年的阳光100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林少洲认为,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林少洲回忆称,在90年代的时候,我还在万科工作,关于这个问题,我和王石为这个问题起码争论了4次,当时我也不是代表我一个人,我代表了当时的一批高管团队,我们认为应该采用很多企业采用的那种管理层持股的方式,我们团队来作为万科的重要的股东,这样来维持万科持续的发展。
“但是当时无果,我也是因为这些问题,因此对战略方向产生了分歧,陆陆续续的很多高管出走,其实跟这个事是有关系的,当时就留下了一个治理结构的隐患,导致现在出现了这种困扰。所以我认为现在确实对万科来说面临一个特别重大的发展方向上的考验。”
而在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看来,万科引起群狼争食是因为王石有一个任务没有完成。
与万科领导层相熟的田明透露,当年王石放弃万科股权有一个判断,他觉得在中国,名、利、权不可能都拿,他要的是出名,所以对利他就不拿,这是我曾经亲耳听过他的解说。另外一个,他希望把万科搞成像汇丰、GE这样的公司,没有什么显著的大股东,由管理团队来经营这个公司,其他的投资人喜欢我就买我,不喜欢我你就走,他希望搞成这样一个公司。
不过,在田明看来,王石这个想法不太切合实际。
田明认为,创业者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把企业创业成功,第二个任务是应当为这个企业奠定一个好的产权基础,以及一个传承的机制,而王石没有能够完成第二个任务。
正所谓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任何悔当初都是徒劳,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是成长之道。
“我相信并不是要八卦,要知道王石怎么想、华润怎么想,宝能怎么想,许家印怎么想,而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带出今天企业往前的路应该怎么样,给大家更多的思考。”作为嘉宾主持的香港恒隆集团、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指出。
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万科股权之争折射出两个深层次的问题,第一个是在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的文化,或者职业经理人的规则怎么建立,究竟是资本主导,还是职业经理人主导,还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很好的完美的平衡?
第二个问题是监管者的失职。本来万科这个收购的事情,如果一开始监管部门就能够介入进来,能够正确地引导,以法律为准绳,以规则为指导,我相信不会走到今天这么一个乱局。
向松祚提出,应该要坚持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资本的力量和职业经理人的力量要达到完美的平衡。
但是,在香港恒隆集团、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看来,从理想来说这是很对的,但要达到那个平衡是极度不容易的。
或许正是因为平衡不容易,林少洲认为,中国企业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最需要的是克制、自制,职业经理人需要提升自己的自制,资本也要自制,不要把事情推到极端,大家都要为长远的目标、长远的发展做出更多努力,这样才能把整体的问题解决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