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公司新泽控股更名 绿景商业资产注入待续
时间: 2014-07-10 02:43:19    来源: [ 观点网 ]

与以往一些房企借壳上市后不同的是,绿景集团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叶兴安透露,公司于24个月内都不会有相关实质注资的举措。

  观点网 深圳绿景收购新泽控股一案随着更名与众执董的获任逐渐尘埃落定,而市场目光亦从深圳绿景的借壳上市转移至后续的注资进程。

  7月7日晚间,新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一则公告称,建议将“绿景(中国)地产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公司中文名称,以取代其现有中文名称“新泽控股有限公司”。

  新泽控股表示,新中文名称将更新公司的企业形象,同时亦可有效反映公司与其新控股股东(即中国绿景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的关系。

  此外,新泽控股宣布,自7月7日起公司执行董事严振亮先生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即日生效。

  于该公告日期,新泽控股执行董事为黄敬舒女士、严振亮先生、叶兴安先生、陈铁身先生及邓承英女士;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祝九胜先生、王敬先生及胡竞英女士。

  资产注入待续

  据了解,上述收购交易始于今年2月18日,其时新泽控股公告宣布,中国绿景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每股销售股份1.10港元,合共9.45亿港元,收购其8.59亿股股份,占公告日期全部已发行股份约64.83%。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一些房企借壳上市后马不停蹄进行注资不同的是,绿景集团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叶兴安透露,公司于24个月内都不会有相关实质注资的举措。

  “近期没有注资的计划,一个方面是因为我们现在正在准备资产如何注入的方案,另一个方面是不想触动反向收购的程序,那样子会导致成本太高,操作太复杂。”叶兴安进一步表示。

  据叶兴安表述,“目前集团处于将要把相关注资方案上报联交所获批的阶段,现在具体计划还没有拿出来,所以不方便透露太多,不合规。”

  此外,被问及该次更名“绿景(中国)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是否可以理解为绿景集团未来会将全部地产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整体上市这一意图时,叶兴安对观点新媒体强调,“肯定不会整体上市,日后仍将由两个平台协同发展。一个是上市公司,一个是绿景集团。”

  至于如此安排的缘由,叶兴安表示,“之所以不会100%合并,是因为太多原先的老项目,处理起来非常复杂。所以肯定是要跟上市公司有所分开,进而有所区别。”

  “现在绿景集团的业务非常多元化,如何将地产全部打包,还未考虑好,所以是部分上市,不会出现整体上市。”叶兴安进一步表示。

  商业板块上市

  就目前来看,新泽控股将注入绿景集团那部分资产的具体情况并未明朗化,但是根据早前绿景集团副总裁、绿景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陈铁身在接受采访时的言谈或许能略窥一二。

  彼时,陈铁身曾明确提到,公司于今年初在香港资本市场有更多作为,目的就是为解决旗下商业项目的退出问题。

  对此,有分析认为,在9.4亿港元高价购壳背后,绿景集团或在为其商业寻觅平台。进一步解读的意思就是,未来在部分上市的规划里,绿景集团或将某块成熟业务,例如商业板块剥离至上市平台。

  事实上,对于绿景集团的未来商业规划,陈铁身早前亦公开表示,未来绿景集团将住宅地产开发销售与商业地产开发运营两条腿并行,但目前来看商业地产的增长更快一些,包括新的在建项目比例上商业占主,因此,需要新泽控股这样的港股平台来打造商业地产的可持续发展平台。

  据其透露,绿景集团现拥有的几大项目中,包括深圳白石洲项目、东莞项目,在比例上来讲都是以商业为主。

  “这个是大商业的概念,包括持有型物业,其中有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服务式公寓。所以,这些产品今后在集团的商业比重会超过住宅。”

  而据了解,目前绿景集团已将其商业分为以购物中心为主的佐阾系列,及以商务写字楼为主的NEO都市综合体系列。

  借壳区域拓展

  除了对注资事宜的关注,市场对叶兴安曾经提及到新泽控股10亿元存货的项目情况也表现了相当的兴趣。

  彼时,于中国绿景地产成功收购新泽控股股权后5月19日的开市仪式上,叶兴安表示,新泽控股现时存货约10多亿元,现售三个项目。另外持有共2万多平方米商业用地,在两个商场之外,还包括30多套公寓。

  此外,他也表示会敦促新泽控股加快销售,确保上述三个现售项目于10月份入伙,并于今年入帐。

  据了解,根据收购伊始的公告显示,是次股份交易完成后,绿景集团除了拥有新泽控股位于苏州的物业外,还将拥有北京亮马河大厦有限公司的30.05%股本权益。

  不过,叶兴安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关于北京项目,已经从上市公司里面剥离出去了,并没有在上市公司里面。”

  相反,对于苏州的项目,根据叶兴安的表态我们不难察觉到绿景集团对此抱有的期待。“集团总部资源集中在珠三角,此番收购完成后将有计划地以苏州为长三角的基点,以此拓展优质新项目。”

  “对于新公司来说,也可以藉此机会进入珠三角地区,拓展优质新项目。两家公司可以在资源上整合互补,以降低成本,更轻易取得土地。”叶兴安进一步透露。


(发稿:见习编辑 何缘    审校:刘满桃)
关注观点新媒体
官方微信二维码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