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和光 最新消息显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已在上海网上房地产挂牌,以整栋分层出售,报价每平方米10万到15万元;挂牌的物业包括7-77层的所有写字楼以及2-5层的部分零售商业楼层,挂牌总建筑面积为309399.2平方米。
而此前不久,汤臣集团已公开宣布,以2.67亿元的总价收购了环球金融中心第72层整层。
但就在此刻,以商业物业"散售"模式起家并取得成功的SOHO中国,在3月2日举行的2010年业绩发布会上高调宣布,SOHO中国今后持有型物业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高,并在2014年形成"持有模式"格局。
据介绍,SOHO中国今年在北京和上海将分别有两个持有型物业入市,在这四个项目入市后,其持有型物业面积占总物业面积的比例将达到32%。
在开发商对于商业地产热情日渐高涨的今天,两家中国领先的商业地产商不同的表态和市场选择,令人耐人寻味。
作为中国地标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无论如何从哪一个方面看,都有长期持有经营的最有利条件,但为什么开发商森大厦要放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顶级写字楼的高端形象,选择"散售"的方式?
也许不能忽视的就是,商业地产"并非是谁都能够做的"。商业地产开发与经营当需要更多的经验与更充足的现金。
今天,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散售"了的事实,告诉了大家,在经营多年,收租回报率并不理想,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的压力下,环球金融中心选择部分"散售"快速回笼资金。
看来即便是贵为森大厦这样有经验的外资顶级商业楼宇经营者,在上海的商业地产的经营中,也走了一遭"滑铁卢"。
目前,在限贷、限购、房产税、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等调控政策的压力之下,住宅地产市场化程度和投资价值已经大大地降低,商业地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捧。
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散售"却告诉我们,也许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现实的情况是,众多良莠不齐的发展商进入商业地产市场,却没有足够的商业资源、人才以及经验的支撑,那么这对于商业地产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