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周静怡 王小明: 7月5日下午5点,金地集团在深圳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了总裁张华纲因为个人原因离职的消息,原集团副总裁黄俊灿将接任张华纲的总裁职位。而张华纲并未出现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
此刻,张华纲于深圳总部里总裁办公室大门紧闭,那个曾经说过“大门永远向下属开放,喜欢跟下属聊天”的张华纲最终还是离开了金地。
这个结果对大多数人而言可能都不会感到意外。7月1日,为消除市场对金地近期公司高管的变动所产生的担忧情绪,包括董事长凌克在内的金地集团七名管理层买入了公司股票,但在上海交易所当天公布的买入公司股票的高管名单中,已经没有总裁张华纲的名字。
在此之前的几天,同为其校友的金地上海公司董事长赵汉忠已经离开了金地,这引起了金地高层震荡的传闻。
张华纲金地17年
对于张华纲而言,这也许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毕竟,金地是其房地产职业生涯的开端,而其也已经在金地奋斗了17年之久。
在金地的高管层中,张华纲是少有的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管。同时作为国内第一批海归MBA,张华纲并非起家于管理,而是销售,这是其特殊之处,尽管张华纲一直认为其“天生就有管理的能力”。
张华纲刚刚海外留学归来的那几年在深圳干的是卖音响的工作,成为当时“最高学历的推销员”,一年以后,这个挨家挨户去跑的推销员凭着优异的销售业绩做到了这家电器公司的高管。
1993年,金地取得房地产经营权,张华纲加入金地正式涉足房地产业务。张华纲选择房地产作为自己重新起步的核心很简单:看市场化因素。在张华纲看来,当时许多产业包括金融在内都不是非常市场化的产业,而地产却已经非常市场化了。
在金地,张华纲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舞台——企业管理。“我们在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想的比较深”,从张华纲任职总裁之后,选择金地的合作伙伴就可以看出其中一二:金地与华信惠悦、翰威特合作,优化提升了金地的薪酬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与微软合作,引进知识管理系统;通过与品牌咨询公司扬特以及广告公司TBWA、INTERBRAND合作,金地重新整合了自己的品牌。
事实上,张华纲之于金地,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其理性思维的塑造。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由于其与凌克的搭档,才成就了今天的“理科金地”,而张华纲也被称为“不冒险的总裁”。
然而,金地过强的理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金地的快速发展路程,“往往是冒险精神不够”。
2009年后的张华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其开始调整金地的土地策略,这得到了时任金地上海公司总经理赵汉忠的支持。在争取上海格林世界的项目时,尽管在土地招投标时“填价填的手抖”,但决心坚定的金地还是毅然出高价拿下了这块地。
张华纲自豪的用“地产界的惊蛰”,来形容金地2009年在土地市场的苏醒以及理性的激进。按照张华纲的总结:在房地产经济周期明朗,上升趋势很清楚的情况下,企业适当冒进一点,问题也不大”。
震荡之后的金地未来
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行业中正高歌猛进的金地最终还是迎来了成长期的阵痛。“冒进”的赵汉忠走了,而张华纲也选择了离开。“张华纲也好,赵汉忠也罢,对于凌克来说,作为董事长,他必须做出决断,按商业规则做事,而不是按江湖规则执行,这是金地的成熟,也是金地的大幸”,一名熟知金地的业内人士对金地高层的变动感到惊愕,也感到惋惜。
不少行业人士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赵汉忠的坚持,张华纲的支持以及凌克的宽容,才成就了今天金地“稳忍与张扬,谨慎与激情,和谐与冲突”的品牌风格,这可称之为中国地产界的品牌奇葩。
时至今日,金地已经成长为行业毫无争议的一线房地产开发企业,并形成了科学、成熟的管理运营体系。其以团队建设作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让金地因为管理人员的变动对公司发展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于金地而言,未来的道路依然很长,短暂的调整之后也将迎来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