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围绕现代都市白领中的房奴、直面房奴辛酸苦楚的电视剧《蜗居》,正在电视台热播。过去也有反映房奴的影视剧作品,但是似乎这一部更加直接更深入的暴露了房奴生活的苦辣酸甜。
看着女主角海青痛批高房价的镜头,真是大呼过瘾。足见主创人员的“采风”下了功夫。其实不然,这些台词不全是编剧的功劳,殊不知有许多是主演即兴加的词。因为主演海青有着丰富的亲身体会,在现实中,海清也算是一个房奴,她虽然部部都是精品,但选择剧本异常挑剔,又不参加综艺节目、商业活动,直到今年,她才和父母在北京三环外买了一套房子。所以她对于房奴一族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就是她之所以能在电视剧里将高房价“骂”得狗血喷头的主要原因。估计此时的她,是本色表演,完全把自己的感情揉进了戏里。
不管是戏里戏外,都不是一般女性,海青人家是娱乐圈明星,戏中海青饰演的郭海萍也是名牌大学毕业、供职于日企的小白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样的人尚且沦为房奴,何况我们普通年轻人就更无从谈起了。现实中更不乏像郭海萍这样的为一套房子匍匐前行。也有太多人认为没房子就不能结婚,这种观念几乎成了所有年轻人通往婚姻道路上的罗生门。刚毕业没几年的他们,究竟拿什么来支付这样高昂的结婚费用呢?这是一个令人辛酸却又实实在在的困境。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房子,房子的中心是房价,在房价飙升的今天,买房挑动着人的兴奋点,也扼杀着人的生活。《蜗居》围绕房奴买房展开了一段真实的故事,应该说毫不夸张的再现了房奴的现实生活状况。“房奴”,是很多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他们挥洒汗水,终日辛劳,为的是在都市中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居所,哪怕只是小小的“蜗居”。
“房奴”这个名词早就成为我们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房奴”就是指家庭月负债还款额超过家庭月收入50%以上的家庭,此类家庭因为负债率较高,已经影响了家庭生活的正常品质。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以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超过家庭收入比重的30%就存在着过度负担。
其实我个人认为,50%只是个普遍的标准,并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是因人而异。如果你达到80%,但仍然感到很幸福,我认为这也算不上房奴。
如果说因为有了房,而生活质量却直线下降。每天早上起床就想着欠银行100块钱,不敢娱乐、不敢旅游,更不敢失业、生病……
可以说房子已经完全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他们遭受着房子的奴役,成为房奴,要说这是他们的错吗?他们自然有错,但错的根本不在他们,而是不该存在的脱离普通大众的高房价。
我觉得现在的房子就像女性朋友们的高级化妆品,当然如果你有钱买化妆品会让你变得更美丽、年轻、漂亮、时尚,房子也可以愉悦你的心情,因为住着舒服,而且还可能会因为大大升值带给你精神上的成就感。这种满足感不见得全来自于产品本身,而多数是心理作用。但是一旦超出自身的支付能力,买房就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沦为房奴。在她们看来,化妆品和房子都是女性朋友的必需品,都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子问题。
一般意义上,女人选择配偶主要看对方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男人选择配偶主要看对方容貌和身材,因而房子和化妆品一样成了女性朋友的最爱。房子能让她们选择所爱,化妆品能让她们被选择爱。
那么女性朋友们该如何摆脱房奴,翻身得解放呢?
首先,买不买房自己心里要有数。
作为女性,尤其是单身女性来说,买房一定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手头宽裕了,才可以考虑买房。如果你看不到其他活生生的例子,那么电视剧《蜗居》中的房奴生活就是现实房奴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而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般情况下,房贷月供占收入30%以下不会影响生活质量。超过50%,面临极大债务风险。所以最好能够控制在30%以内,否则会降低生活质量。
购房者应先考量自身承受能力,切不可盲目追求高价位、大户型。总房款(包括装修费)最好在家庭税后年收入6倍以内。
其次,挑选适合女人的楼盘。
买房女性一般较为独立、有较好的经济来源,且大部分是职业女性。她们不但要为事业努力,还要花心思照料家庭,因此她们最缺乏的是时间。她们希望尽量减少路途上的时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工作和生活中。所以,便利的交通网络一定是女性买房的关键。另外,物业管理应该更加细致和人性化。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女性比男性更缺乏安全感,也更注重细节。因此,可在小区增加更多、更亮的路灯,增加保安巡逻的力度和次数。虽然看似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做法,但在女性繁复的内心中,无疑将大大加深对项目的信赖。
对于女人而言,厨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而美容、美体等SPA更是她们必须“享受”的专利。所以,单女购房时,应将眼光投放在那些商场云集、购物便利、美容、美体、健身缺一不可的热闹、繁华区域,或者一步之遥的地方。
对大部分女性特别是单身女性一定要考虑买一个小户型,当成自己暂时的避风港湾。一是没必要,二是也买不起。另外,每日早出晚归的单身人士,也没必要对楼层、朝向、采光等细节问题斤斤计较。最主要的是小户型总价低,总之还是一个资金问题。当然,如果用来投资,绝对是博得爱情的重要砝码。万万不可眼高手低,应该追求实用方便。
大户型的房子不仅加剧了独处的孤独感,还增加了打扫的麻烦,对于单身来说倒成为了追求精致生活的障碍了。所以单身人士在购房时,别让面积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再次,警惕分期付款陷阱。
我觉得首先应该怪那个美国老太太,当然不能说怪她,而是怪讲这个故事的人,更要怪听这个故事的人。的确,分期付款让我们提前享受到了房子带给我们的快乐,但是也过早的为房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而不能盲目套用,在美国观念里,分期付款已是普遍观念,而我们的观念还仍然比较保守,因而在我们国情里,过度消费带来的更是精神上的压力和负担。
举个例子,这你年来,银行大力推行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持卡人为了减轻一次性付款的经济压力,看中信用卡分期付款可“免息”的特点,纷纷开通这一功能,以提前享受到商品和服务。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费大部分是“免息不免费”,即免收利息,但持卡人每期必须付手续费。分期付款免息并不意味着不收手续费,手续费的标准一般以分期的期数来确定。所以消费者在分期付款消费时,一定要警惕免息背后的“隐性成本”,对银行信用卡使用条款进行充分了解,并注意比较所购商品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切莫花了“冤枉钱”。
最后,买房要与职业规划匹配。
对于一些职业发展方向尚不清晰、随时可能跳槽,甚至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在哪里的人,若匆忙做出买房决定,风险将会比较大。
如果尚未买房的职业女性,不妨先制定一项详细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选择何时买房,一旦工作不稳定时可以有充分的准备。
鉴于目前经济回暖、房地产市场形势向好,去年出台的一系列楼市优惠政策有可能在年底到期终止。今天楼市的狂热,很大部分得益于房地产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宽松的信贷环境,然而,这些政策在12月31日即将到期,各类优惠政策是否会继续执行?房屋税费的取消,二套房贷优惠的取消,银行利息的提高成为政府打压房价的有力手段,针对目前楼市中的政策传闻,许多购房者也是左右观望,其实这个完全没有必要。这个跟我们关系不大。
先不说政策调整是不是一定能换来楼市的拐点,单说说优惠政策会不会取消,实际上到现在官方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现在业内也只是一个猜测。我个人认为,优惠政策是源于去年房地产寒冬期,如果再像现在房价一样疯涨下去,估计再执行优惠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说可能优惠政策的取消会让楼市平稳一些,但是相对于过高的房价仍然起不了多大作用,退一万步讲,即使楼市迎来拐点,对于年轻人的刚性需求,还是该买得买。对于这部分人可以趁年底开发商大幅促销时比较合适。
另外大部分人还是尽量等等,这么多年过来了,不在乎这么几个月,我们不免可以观望一下,让我们也变得更理性一些。
我还是要劝多数女性购房者,大可不必过分关心房价的问题。我们对高房价无能为力,所以只能从自身调节情绪,不要让房价问题使我们眼角过早长出鱼尾纹。我们可以降低心理预期,从大户型到小户型,从新房到二手房等等。
对于已买房自住的朋友更不要关心房价,既然买了房你就应该过安心日子,房价涨跌都对你也没有什么意义,虽然房价涨了你心里感觉赚了,其实你不会卖,即使卖了你还买得起同等的房子吗?
总之,没买房的职业女性,只要有能力还是尽量要买一套的,没经济实力就要考虑次新房过渡一下,买了房的你就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吧!
·南京惊现“汤臣又一品”楼盘,单价破五万 09/11/19
·你才是高房价的罪魁祸首 09/11/18
·空间智慧:博洛尼精装规划发布会 09/11/16
·金科:把“房子”也做成“驰名商标” 09/11/16
·数百警察“集资建房”集体被骗 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