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保增长不如调结构

  财政和货币措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已经接近“强弩之末”,货币供给大幅增加的结果更多地反映在股市和楼市价格的上涨上。

  亚洲开发银行(ADB,下称亚行)昨日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亚行最新一版“2009亚洲发展展望”预测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8.2%和8.9%,大幅高于此前7%和8%的估计。

  亚行肯定了中国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是,同时对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警告。

  亚行报告认为,采取大力度的经济政策以扩大投资,中断了中国长期以来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转变为由居民消费主导的努力。也就是说,尽管中国同时将“保增长”和“调结构”列为政策目标,但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实际上不惜牺牲后者实现前者。

  亚行的论据是,投资在中国GDP增长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7.1%,其中投资贡献6.2%,消费贡献3.8%,净出口的贡献为负的2.9%。二季度,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41.2%,突现了大规模财政刺激和信贷扩张的效果。

  然而,如果不改变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结构,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势头的可持续性将面临考验。上半年,新增贷款量相当于同期GDP的50%,为前两年平均水平的两倍,财政收支的压力也明显上升。尽管公共投资快速增长,但在外部需求明显改善之前,民间投资仍不活跃。

  这说明,财政和货币措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已经接近“强弩之末”,货币供给大幅增加的结果更多地反映在股市和楼市价格的上涨上。从长期看,除了加剧结构失衡,“保增长”的强力措施还给未来种下了通货膨胀、银行坏账和财政赤字的风险。

  中国的决策者对此并非没有认识。中国也采取了一些有益结构优化的措施,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补贴家电、汽车下乡等。上半年,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2%和8.7%,均高于GDP增速。这支持了国内消费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问题在于目前采取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还不足以纠正中国经济失衡的问题。一方面,中国经济长期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这些积累下来的问题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爆发;另一方面,长期措施难以一步到位,如目前试点的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还很低。因此,才出现了“调结构”让位于“保增长”的现象。

  中国高级官员近期在表态中一直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重点已经出现了由“保增长”转向“调结构”的迹象。明显的证据是,7、8两月银行新增贷款回落至每月3500-4000亿元水平,同时“4万亿”财政刺激规模也不再扩大。

  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机制问题,很可能成为此次匹兹堡G20峰会的一个焦点。这对中国而言,或许是一个调整政策的好时机。可持续的经济复苏最终来自市场自身的需求,当短期措施的作用已经接近极限时,不若将重点放在长期的“调结构”上。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给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收入分配上缩小贫富差距,同时提高全民社会保障水平,中国国内市场还有很大消费潜力可以释放。

相关文章

·鸟巢运营困局 09/09/23

·路劲的低调大股东 深业集团大鳄潜伏 09/09/23

·深圳1-8月房地产税收增长30.3% 09/09/23

·中石化总裁称不存在垄断利润 盈利水平并不高 09/09/23

·广东未见甲型流感第二波疫情暴发 09/09/2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