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这些点名获批的央企开始了房地产业务方面的重组。中国建筑终于在今年7月31日顺利挂牌上市,华侨城的重组则一直在进行中,迟迟未能成功。
尤其在2008年,IPO闸门紧闭,华侨城的整体上市方案也被迫搁置。事实上,2008年4月华侨城刚刚完成了其整体上市的方案,华侨城集团与华侨城签署的《国有产权转让协议》,将集团旗下所有业务除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外,悉数转予华侨城。该方案具体涉及华侨城集团下属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华侨城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华侨城有限公司等13家公司全部股权。
而在暂停近一年之后,华侨城的重组于今年5月再次启动,但这次华侨城不再“坚持”整体上市,而是改为“资产重组”。
模式短板
事实上,华侨城虽然“贵为央企”,但在拿地和资金上还存在着短板,若此次资产重组顺利完成,似乎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以上海欢乐谷为例,在一次投资者见面会上,华侨城曾表示欢乐谷周边并无住宅用地,并表示不一定有把握拿地。
据上海业内的知情人士称,早期华侨城在上海欢乐谷周边的拿地几近完成,但却受“陈良宇案”的影响,最终并未成功。而现在,华侨城认为周边的地价太高,不想通过招拍挂拿地。
而华侨城因坚持打造旅游地产的模式,所需土地体量极大,所以华侨城很少参与土地公开交易的竞争,拿地多为协议转让方式,这也为华侨城省下了巨大的土地成本。但显然,在目前的一线及二线城市,招拍挂拿地已经渐成主要方式,这就导致了华侨城进退两难的选择。
另一方面,华侨城的旅游地产模式往往需要巨额资金做项目启动,而后,仅靠欢乐谷等旅游项目,投资很难迅速回笼,因此,依托旅游资源的高端住宅项目成为了华侨城获利的最大来源。
以深圳东部华侨城为例,其住宅部分“天麓”的售价已经达12万/平方米,比东部华侨城旅游资源的回报高了数倍甚至数十倍。
但即使取得了大面积的土地,华侨城能建造住宅项目的比例也有限,这就限制了土地价值最大化的攫取。因此,要继续从招拍挂拿大面积土地,或投资开发高端的旅游地产和住宅项目,大量资金的周转要求则可能给华侨城造成压力。
·A+H融资400亿 央企中冶欲造地产“巨无霸” 09/09/10
·吉利汽车首度承认正参与竞购沃尔沃 09/09/10
·华侨城调整滚存未分配利润安排 09/09/09
·富力地产收缩战线 09/09/09
·刺激转向 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