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分析:亚洲地区房价看涨

  买进亚洲地区的写字楼和住宅地产目前看上去充满诱惑。分析师预计,在明年年底前,亚洲地区房价将上涨20%。

  今年1月份以来,在香港、悉尼、上海和吉隆坡有大量房产成交。自有记录以来,该地区商业地产销量首次超过了欧洲、中东和美洲地区。

  美国市场研究集团RealData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今年头6个月,亚洲地区商业地产的交易额为484亿美元,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交易总额为405亿美元,美洲仅为164亿美元。

  上述数据表明,亚洲地产行业在广泛的经济低迷中表现得较为抗跌。随着西方经济体努力抵御信贷危机的影响,亚洲各地的出口滑坡正在减速,其财政收支状况看起来强于西方国家,各银行受到的来自放贷危机的冲击也相对较轻。

  投资者对公寓和写字楼的兴趣将进一步增强。瑞银(UBS)亚洲地产研究团队预计,2010年12月前,中国房价将上涨20%,香港的住宅和写字楼价格则将上涨30%。

  对地产投资者而言,香港仍是比较容易进入的市场。要想在中国大陆直接投资,必须在那里居住至少1年;而新加坡的地产市场则受制于较高的供应水平,以及该城市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相比之下,香港的房租价格正接近底部,随着经济提速,以及在港上市的中国企业纷纷赴港开设办事处,租金可能上升。

  中国市场的流动性增强,以及中国政府把GDP增长目标大胆地设定为8%,也同样鼓舞人心。

  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的亚洲研究主管西蒙??史密斯(SimonSmith)表示:“对于有意涉足内地地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香港仍然是最佳代理。”

  私人投资者很难直接进入除澳大利亚和香港之外的亚洲地产市场。那些寻求间接涉足于此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在卢森堡、英国和爱尔兰上市的一些基金,以及中国房地产机会公司(CREO)、AsianGrowthProperties和MacauPropertiesOpportunities等投资公司。不过,许多此类基金的交易价格较其净值有大幅折让,且往往流动性不强,所持有的地产很少。

  自今年1月以来,实现强劲回报的两只上市基金是亨德森远见(HendersonHorizon)旗下的亚洲地产投资基金(Asianpropertyinvestmentfund),和首域投资(FirstStateInvestments)旗下的亚洲房地产基金(Asianpropertyfund),期间的涨幅分别为26%和17%。还有少数地产公司也在另类投资市场(AlternativeInvestmentMarket)上市,但往往只有冒险家才会关注。

  虽然寻求多元化的私人投资者对亚洲地区的兴趣日渐浓厚,但亚洲地产市场的走向,仍然由机构投资者左右。大型地产企业和私人股本公司已经掀起了一波融资浪潮,希望借此实现相对于西方国家仍不乏吸引力的回报。

  近期进军市场的公司,包括美国私人股本集团凯雷(Carlyle)以及欧洲地产基金管理公司AXA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AxaREIM)。前者正在为旗下第二支亚洲地产基金募资,后者则有意投资于上海和北京的中高档住宅地产。此前,多家公司曾在去年进行融资,其中包括美林(MerrillLynch)、拉塞尔投资管理公司(LaSalleInvestmentManagement)、InvistaRealEstate,以及威斯特敏斯特公爵(DukeofWestminster)名下的地产公司格罗夫纳(Grosvenor)。

  不过,虽然中国政府发布的经济报告比西方乐观,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丝毫未受经济低迷的影响。

  地产集团世邦魏理仕(CBRichardEllis)最近发布的报告称,今年头3个月,北京写字楼的空置率仍高达21%,尽管这已低于去年的水平。广州的市场情况也同样不尽人意,而香港写字楼租金不断下跌,则可以归咎为:为削减开支而重新谈判租金、或迁至更廉价地段的公司数量激增。

  然而,伴随中国发展而出现的酒店建造热潮成为了一个亮点。今年在中国开业的酒店数量,预计将超过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

相关文章

·中原地产:2009年8月研究月报 09/08/19

·宽松的终结 紧缩的开始 09/08/19

·放空你的思想 09/08/19

·深圳前7月房地产投资倒退7.6% 09/08/19

·蔡洪平百亿“吆喝” 09/08/1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