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非但不可能减速,而且将境外资本和民间资金同时带入,这些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并在行业之中制造流动性泡沫。
观点网 邬琼 新晋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副主席龚方雄是首次参加博鳌房地产论坛,但他却是整个论坛当中最为活跃的人物之一。8月13日上午,他与樊纲、施永青进行了一场讨论,当日晚间他又参与了精英对话,而8月14日,他发表了演讲并主持了本次论坛的第三场精英对话。随后,他成为理事博鳌沙龙的座上宾。
龚方雄由经济学家向投资银行家的身份转变也许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国将面临着更为疯狂的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事实上,类似于龚方雄、蔡洪平这样的投资银行家积极参加博鳌房地产论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恰恰意味着境外投行们在金融局势稳定之后,将自己的目光重新调整至中国市场。
货币政策
2008年,在金融危机最为喧嚣的时刻,还是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的龚方雄率先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即将转型,但当时的龚方雄并未意识到,正是因为货币政策的转型,中国迅速从流动性危机走向了流动性过剩。
这是一场让中国地产界所有人都开始熟知“流动性”这一专业金融名词的过程。汹涌的货币浪潮迅速席卷整个中国,并且被认为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从低谷走出的原因。
大多数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人士意识到,汹涌的“流动性”意味着什么,在实体经济缺乏足够的支撑的情形之下,流动性意味着资产价格膨胀和通货膨胀的预期。而随之而来的,则可能是货币政策的调整。
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仍让所有开发商心有余悸。可是身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樊纲在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位地产商的时候,直言自己将不讲货币政策。
但这是所有开发商都关注的问题,他们想知道最为直接的答案:货币政策会不会调整?对于刚刚从生死线上走回来的开发商而言,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便是“伟哥”,他们也是乐于接受的。
樊纲仅仅是问台下的地产商们“你们觉得政策应不应该变?”,言外之意则是,货币政策调整似乎是近在眼前的事情。
但龚方雄和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则让大多数在场的开发商获得了另一颗“定心丸”。他们的逻辑是,当2009年上半年的4万亿政策和信贷狂潮涌向市场的时候,货币政策的刹车需要足够的缓冲。
这意味着,政府并不可能快速压缩投资规模,政府的货币政策必须保证4万亿投资有足够的后继投资支持,否则,4万亿投资将面临烂尾的危险。
于是,货币政策微调,但绝不会有类似于2008年的巨幅调整,似乎成为开发商心中最后的答案。这种答案是他们心中最优的选择,他们显然不希望更为充裕的流动性将整个市场带入癫狂之中,而后在政策不得已的调控当中迅速跌落低谷。下半年稳定的市场和稳定的货币政策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涌动的流动性
但中央可能出现的货币政策的微调并不意味着2009年下半年中国的流动性局面将面临着稳定的局面。事实上,境外资本乃至民间投资都极有可取代国有银行成为继续鼓胀流动性的推手。
龚方雄在8月13日晚间的对话中直言,2009年剩下的时间当中,民间投资将取代政府投资。而瑞士银行投资银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则对在场的开发商说,2009年,100亿美元规模的IPO资金正等待着开发商。
如此的信息或许预示着,2009年下半年的投资主力将不再是政府,而是民间和境外资本。
这比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风险更为可怕。境外资本在境外金融行业调整基本到位的时候,他们的第一选择也许是中国,而民间资本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在政府投资拉动的作用下开始集中涌向房地产行业的时候,整个市场将面临怎样的调整?
几乎所有人都已忘记,2007年中国的流动性泡沫并非来自政府投资,而是来自境外资本和民间投资。
角度不同的是,樊纲站在政府政策执行角度来解读政策可能的走向,而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则是将政府作为市场主体放入经济规律当中进行考察。也就是说,钟伟考量的是政策所带来的蝴蝶效应。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钟伟和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做出了3年之内房地产市场必有调整的论断。也许他们的理解角度在于,政府可以通过投资拉动等一系列措施挽救市场,但不可改变市场被扭转之后将产生的后果。
这种后果的危险在于,政府投资拉动带来的种种效应使得政府投资非但不可能减速,而且将境外资本和民间资金同时带入,这些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并在行业之中制造流动性泡沫。
因而钟伟会认为,未来三年,将是房地产投机的温床,但这必然伴随着更大的调整。
·百亿盛宴:龙湖地产重启上市 09/08/25
·一个四线城市开发商的“三座大山” 09/08/25
·观点一周评述:一切皆有可能 09/08/24
·中天城投中报:二线坚守 09/08/21
·博鳌专访 季斌:蓝光的思考 0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