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中国定制大师

  大名鼎鼎的JimmyChoo事实上与红地毯上的一干女演员关系不大。他是一个坐在伦敦东区地下室里埋头做鞋的,安安静静的马来西亚籍华裔。早年,他与人合作创建了JimmyChoo成品鞋品牌,但当品牌蒸蒸日上、价值上百亿英镑之时,他却选择退回到自己的工作间,继续以高超的手艺,以一周5双的速度,为客人制作高级定制鞋。除此之外,他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工艺的传承上,因为他是一个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不折不扣的中国人。而目前他最大的愿望,则是“为温家宝的太太做鞋”。

  JimmyChoo不是个生意人。早在1996年创建JimmyChoo成品鞋品牌时,他就与合伙人TomYeardye约定,5年之后将公司出售。可见,他于2001年卖掉JimmyChooLtd.全部股份中属于自己的那50%,也并非出于仓促决定。我们甚至可以说,即便与当时的合伙人,Yeardye的女儿TamaraMellon之间没有矛盾,Jimmy最终也还是会离开这个大规模集成化生产的高级女鞋品牌,因为在他心目中,只有静静坐在他位于伦敦的工作间里,以一周5双的速度亲手做出的鞋子,才能被冠以他的名字。

  今年4月,由LaurenGoldsteinCrowe和SagraMaceiradeRosen合作撰写的传记《JimmyChoo的高耸世界》(TheToweringWorldofJimmyChoo)在北美上架。有意思的是,除了一张肖像照之外,JimmyChoo本尊在书中却几乎没有露面。不仅如此,在这样一本有关鞋履品牌的书中,就连鞋子都当不了主角,照片上的名流们自膝盖以下被齐齐切断。Jimmy表示,这本书的作者没有对他作任何采访。全书的主角是一手捧红了JimmyChoo成品鞋品牌的精明生意人TamaraMellon。平心而论,由于这对合伙人从一开始就意见不合,对于今天这个巨大的配饰王国而言,设计师本人作出的贡献的确不多。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把公司卖掉呢?你当时是不是没想到,现在公司会发展到那么大——如果没卖,现在你不是赚了很多钱吗?’我回答他们:‘我可以发展另外一家公司,做什么都可以。’”Jimmy说,显然对当初的决定一点也不后悔。

  他所指的“另外一家公司”,就是今天的JimmyChooCouture。23年前,这位年轻的华裔鞋匠在伦敦东区一座旧医院大楼里租下了工作间,开始做定制女鞋的生意。就在这里,他做出了戴安娜王妃最心爱的10厘米高跟鞋。今天,除了工作环境和地点有所改变之外,一切如昔,JimmyChoo重新做回了那个谦和有礼、埋头工作的定制鞋匠。

  一个老派的制鞋匠

  “在马来西亚,没人不知道我父亲的名字。”JimmyChoo说。这个姓周的制鞋世家祖籍广东梅县,在槟城开设了一家著名的鞋店ChooKeeYin。早在11岁上,从小对制鞋手艺耳濡目染的Jimmy就做出了生平第一双鞋。

  这种类似传奇电影情节的早期人生经历,造就了Jimmy后来作为一个鞋匠的全部价值观。他始终相信,诚恳和耐心是他的立身之本。无论是1983年大学刚毕业时创建自己的第一个品牌LuckyShoes,还是后来在日渐兴旺的JimmyChoo店铺里忙得团团转,他都将服务顾客作为根本“。我是中国人,中国人认为客人永远是对的,”他强调说,“作为一个专业设计师,你要了解客人的鞋子穿起来怎样。客人说这个不对,那个不舒服,你必须接受。如果你想‘,我都做给你了,怎么会不对”,那就很麻烦了。不要固执,不要发脾气,接受批评,那才会成功,否则你很难做大事。”

  当Jimmy用一口带有浓重南方口音的汉语说出以上一席话时,他俨然是TVB连续剧中的某个作坊老板,正坐在凉茶铺与邻居闲话生意经。“这是我老古董的想法。”他反复说了好几遍。

  尽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Jimmy就前往伦敦康得威那斯学院(CordwainersTechnicalCollege,即今天的伦敦时装学院)进修鞋履设计,之后一直在欧美时尚界发展自己的事业,在他的定制工坊内,却仍完整地保留着一套中国人的传统经营方式。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他不可能做到每双鞋子都亲力亲为,但他会尽量亲自接待每位客人,每双鞋完工之后必须经过他亲手检查才可以交货。店内每周都会推出一些新款,所有设计图纸也要经他过目。当然,全部JimmyChooCouture女鞋的鞋模和鞋跟都出自设计师本人之手。对他而言,这么做的理由也是出于一个浅显的道理:“不是因为收钱多少,是因为只有你做得好,有人为你宣传,客人才会来。

  如果别人在外面说你做得差,那么你的声誉很快就会丢掉。如果客人不满意,我们不会收钱。为什么?因为她都不高兴。只有她高兴了,我才会收钱。”说到这里,Jimmy以一种华人所独有的实际口吻补充道:“我现在也不缺钱,所以一定要客人开心满意,我才会收钱的。”

  今年48岁的Jimmy身材矮小,略有些谢顶,南方人的黑黄肤色更凸显出一对浅色的、仿佛灰色透明玻璃球的眼睛——对亚洲人而言,如此之浅的眼球颜色是不多见的,它们为这神色肃穆的中国人更平添几分凛然不可侵犯之感。或许正是这种东方人的踏实和难以动摇的固执,使得他在合作初期就无法与前《Vogue》配饰编辑TamaraMellon在意见上达成一致。他起初同意设计一系列成品女鞋,授权以自己的名义在意大利生产,在公司里,他只负责幕后设计,由Mellon负责一切经营和生产事宜。然而很快,双方无法调和的矛盾就凸显了出来——这是一名执着于制鞋工艺的设计师与批量化生产鞋履之间的矛盾。有一个阶段,这场合作看来几乎不能继续,Jimmy可能因为不肯按合同要求设计鞋履而遭到起诉。最后平息了这场风波的正是Jimmy当时的助手,他太太的侄女SandraChoi——她设计了一个包括30双女鞋的系列,并在最后成为了JimmyChoo成品鞋品牌的真正设计师。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曾经身为良师益友的姨父在很长时间里都没再理睬她。

  直到今天,谈起当年这段合作关系,Jimmy仍然只承认Mellon的父亲,最早投资创建公司的TomYeardye。“后来那个不是我的合伙人。”他简单地说,仿佛是要甩掉一团不名誉的灰尘。

  一个固执的手艺人

  一个JimmyChoo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自从2001年他将自己的股权以1000万英镑的价格出售给EquinoxLuxury控股有限公司之后,JimmyChoo品牌女鞋就一直蒸蒸日上。2004年,利安资金(LionCapital)要求购买该品牌的大股东股权,并为其估出了101,000,000英镑的惊人价格。到2006年,JimmyChoo成为了众多女星追捧的品牌,声名大振,因而开始飞速扩张——整个一年当中,平均每两周就有一家JimmyChoo精品店开张。2007年,全球私募投资公司TowerBrookCapitalPartners又以185,000,000英镑的高价收购了JimmyChoo。所有人都认为这笔买卖做得不错。

  那么,在这段时间里,JimmyChoo本尊在做些什么呢?2001年,他被伦敦艺术大学聘为客座教授。2003年,英国贸易与工业部长代表女王授予他OBE头衔(大英帝国的官佐勋章),以表彰他对英国时尚业所作出的贡献。2004年,他在故乡马来西亚槟城被授予拿督头衔。他的高级定制服务自2003年开始在伦敦挂牌开业,此后,他便与七八个助手在工作室里繁忙而宁静地度日,抽空去各大院校享受一下演讲的乐趣。显然,他不认为《欲望都市》中CarrieBradshaw的鞋柜跟他有什么关系。

  为自己的一班设计师朋友比如PaulSmith等人设计发布会样本鞋,也是Jimmy的重要工作之一。“我花很多时间在这上面,有时三四天都不睡觉,”他说“,因为在圈内待了20多年,认识了很多朋友。帮一个做了,又要帮第二个做,帮第二个做了还要帮第三个做,不做的话,很容易得罪人的。大家都是朋友。”

  就像一切手艺人一样,Jimmy珍视自己的双手。“手艺是一种专长,失去了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要让下一代记得怎样用手,学会用手制造艺术品。”他说。

  他坚持所有制造过程都在伦敦的工作室完成,绝不送到意大利去做,因为他“必须看到客人穿上鞋子舒服不舒服“”。你们不要说意大利人的鞋子全是漂亮的。

  他们有些东西我看了也觉得很糟糕。”他说,“只有手工好,你才能看出机器做的东西好不好,否则你不可能有这样的经验。”

  这是一个对自己的经验极为自信,因而也非常固执的设计师。他相信通过一丝不苟的手工和耐心诚恳的服务,就可以换来顾客盈门。“如果你能好好做的话,小规模定制也是能赚钱的。”他肯定地说。然而他完全忽略了十几年以来JimmyChoo成品鞋的名声在外——尽管在业务上两者毫无关系,但品牌在市场推广上的成功的确为这个拥有灵巧双手的天才制鞋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声誉。

  Jimmy最崇拜的偶像,就是他的行业前辈SalvatoreFerragamo。Ferragamo早年不顾双亲反对,执意要做一名地位低微的鞋匠——手艺人不懂变通的执着品格在这两个不同年代的制鞋名师身上相映成趣。今天,无论伸展台上出现了多少稀奇古怪的高跟鞋,Jimmy一概拒绝跟风。“杂志总想要些特别的、有趣的东西,但我想要的是女性化的优雅。我不是为杂志做鞋。”他说。

  与此同时,他深知这个行业的规则。“杂志不会跟随你,它们总要追求新意。大品牌可以保护你,因为它们有钱投广告,不用依靠编辑内容。但是对于年轻设计师而言,你必须一直坚持自己,同时不断创新。”自从1988年英国版《Vogue》为他刊登了整整8页内容之后,他以此为信条走到了今天。

  在另一些方面,Jimmy则颇为随意。他曾为一个家境普通的年轻护士制作婚鞋,仅收取对方150英镑的费用“。我并不为钱担心,”他再次强调说“,我在金钱方面很节俭,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我也相信,一个人在成功之后,应该多腾一点时间照顾家庭、照顾他人、关心国家——这也是我老古董的想法。”

  一个骄傲的中国人

  Jimmy相信,生意必须交给家人来打理,因为“做生意没有自己人,就很麻烦了”。尽管当年SandraChoi转投他人麾下,却并未动摇他对Ferragamo家族的制鞋大师GinoBecucci正在为一位来自佛罗伦萨的女士量取脚寸家人的信任——今天,侄女Jenny又成了他在工作室的左膀右臂。

  对于一门复杂精细的手工艺而言,代代相传是最被认可的继承方法。“为什么意大利今天还有许多手工作坊?因为它们都是家庭式的,一代传一代,”Jimmy说,“意大利人和中国人一样吃苦耐劳。他们那里的老鞋匠一坐下来就是谈论鞋子,就和我一样。”JimmyChoo选择如此,巴黎高级鞋履坊Massaro的主人也选择如此。然而,该鞋履坊传到第三代RaymondMassaro,却没有再找到可以继承祖业的近亲。为了将拥有近80年历史的制鞋工艺传承下去,Massaro在2002年纳入CHANEL旗下,为CHANEL高级定制服系列和高级手工坊系列设计样本鞋,并继续与老伙伴ChristianLacroix、JohnCalliano、GianfrancoFerre、OlivierLapidus、ThierryMugler、AzzedineAlaia等品牌合作。与此同时,其个人鞋履定制业务也得以延续了下来。

  JimmyChoo显然也看到了后继乏人的危险处境。他希望用招收学徒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长年以来,作为伦敦艺术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定制工坊接收了大量圣马丁学院和伦敦时装学院的实习生。“最近很多学生都来自中国,以前是日本学生比较多。”他说。在这一点上,他本人也有一份功劳。作为英国文化协会英国教育海外推广的代言人和“体验!中英国际教育节”的嘉宾代言人,多年来在接待顾客的间隙,他就穿梭于英国、马来西亚和中国之间,向当地学生讲述自己的海外求学经验。“我告诉他们,要有好的人品,要能忍耐。”他说“,我教年轻人不要嫉妒,只要自己做人诚恳,就能成功。”

  Jimmy小心观察在他工作室实习的年轻学生。有的人只是为了获得一张好看的履历,那么他只留他们两星期;而对于真正的可造之才,他会把他们留在身边,不仅教给他们手艺,也带他们去世界各地看趋势发布。“我父亲那一代人非常自私,从来不肯好好教学徒——你必须要在旁边靠自己的眼睛去看,看到多少就是多少。现在,我会教我的学生。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人不是自私的人。”Jimmy说。

  Jimmy的父亲曾经告诉他,周家在广东梅县的祖坟,是一块风水宝地,他相信,正是这块地为周家的子孙后代带来了好运。“我从来没有回去看过,今年我想我应该回去拜拜他们。”Jimmy说。那就是这个勤奋、隐忍的制鞋世家最初发端的地方。

  “你一定要写我的名字,周仰杰。”Jimmy热忱地反复强调说,“这不是马来西亚名字,这是个纯粹的中国名字。我想为温家宝的太太做鞋,因为我为今天的中国感到骄傲。希望你能帮我转告她。”

  JimmyChoo谈定制“客人永远都是对的”

  定制鞋的顾客

  B:哪些人会买定制鞋?

  C:其实什么样的人都有。我的客人中有英国女王、公主、贵族、英国首相的太太、马来西亚总理太太、马来西亚皇后……但也有普通人,比如护士和警察。对我而言,她就是我的客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很多客人都是为婚礼来定做鞋子。

  B:JimmyChooCouture的鞋子售价是多少?

  C:定价从650英镑起,视工艺和装饰而定,也有卖到几千英镑的。

  B:定价这么高,普通人真的会来做吗?

  C:对。有的人会存钱来买一双。如何获得一双定制鞋。

  B:具体定做鞋子的流程是怎样的?

  C:首先,客人必须预约,说明来意。如果没有预约,我们就不知道你要什么,很难为你服务。

  客人第一次来,我要看看他们的脚形,量取尺寸,还要问他们定制的目的——可能你是准备结婚,可能你是要参加宴会派对,也可能你平时买的鞋子都穿得不舒服。根据这些,我就可以为你设计。

  客人第二次来,主要就是试穿,看穿得舒服不舒服,什么地方需要修改,然后我们才把鞋子完全做好给你。

  B:每个客人都是你亲自接待的吗?

  C:如果我在的话,我都会亲自接待。如果我不在,就由我的助手Kate,或者是我的家人接待。

  B:那么,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有哪一部分是你亲自完成的?

  C:每双鞋都要经过我亲手检查,才能交给客人。有人为你宣传,客人才会来,如果别人说你做得不好,那么牌子很快就会做瘫——所以亲手检查是我坚持的原则。客人也可以要求我亲自为她们做鞋,当然价格会贵一点。

  B:一双鞋的制作周期是多久?

  C:第一次来的客人大概要等四五个星期。有时候客人需要鞋子跟衣服使用同样的面料,那么我们就要等服装设计师把面料寄过来。如果是光顾两次以上的客人,因为她们的脚形已经在店里存档,所以我们只需要八到十天就可以交货了。

  B:你的店里总共有多少雇员?

  C:大概有七八个人,此外还有一些来自圣马丁学院、伦敦时装学院等院校的实习生。最近我这里多了不少中国学生,从前是日本人占多数。

  B:从设计到完工的全过程都是在你店里完成的吗?

  C:是的。我们的手工全部都是在店里做,绝对绝对不会把鞋子寄到意大利做。为什么呢?因为我要看你穿鞋子的时候舒不舒服。脚是很敏感的,窄一点宽一点都不可以。尤其是穿高跟鞋,如果一松,就会掉出来了。坡跟也是很难穿的。我一定要我的全部工人在店里看你试穿,然后我们才把鞋子完全做好给你。这样的定制在国外也已经很少很少了,大家都觉得这种服务是很珍贵的。

  定制鞋的魅力

  B:你一般如何跟客人确定款式?

  J:我店里有很多款式的。每一个星期我都会推出新的款式,客人可以挑选,然后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不过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不拷JimmyChooCouture店内的技工正在处理鞋楦贝款式。你带一双鞋子来说:“来,做一双一模一样的给我。”那我们是绝对不会做的。你给再多的钱,我们都不会做。

  B:定制鞋除了手工考究、量身定做之外,跟市售的普通鞋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J:你平时去鞋店买鞋子,它的款式是定好的,跟高7公分就是7公分,10公分就是10公分,你没得选择。如果你来我们店,你不喜欢穿高跟的,我可以为你设计平底鞋。你需要7公分跟,我们就给你7公分,你需要10公分跟,我们就给你10公分。它的优点就是能让客人更自由地选择。

  B:那这一类鞋子在创意上会不会更加大胆?

  J:我会比较重视客人的意见。我不会说:“这个设计是我的,你要就要,不要就算了。”我是中国人,中国人认为客人永远是对的。我的父母从小教我制鞋,我又在英国念书,我手上拥有扎实的技术。我们店里也有很多技术人才,你要在这里开个口,在那里镶上钻——不管你要什么,什么我们都可以做给你。

  B:那么定制鞋是不是更重视客人的要求,而对每一季的潮流反而比较看轻?

  J:当然我们也要考虑每一季的潮流。以前我为很多服装设计师提供秀场用鞋,现在他们也一直请我看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我就会留意今年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样的剪裁,接着我就会配合这些趋势做设计。潮流很重要,我又不是做古代人的鞋子。但是,有的潮流我不会跟,比如杂志上那些奇奇怪怪的鞋跟我就不会做。

  JimmyChoo教你穿鞋

  B:女鞋的鞋跟有变得越来越高的趋势,对此你怎么看?

  C:他们都在模仿上世纪70年代的高跟鞋,有时候鞋跟做到15厘米高——我觉得这么高的鞋跟,前面必须加一个5厘米的防水台,才不会导致脚痛。有些新娘结婚的时候,因为丈夫比较高,她们也要求把鞋跟做高一点。但15厘米我们不会做,至多做到12厘米——这样也还要在前面加上防水台。如果她不接受这种做法的话,我们只有不做给她了。

  B:为什么你不接受过高的鞋跟?

  C:太高的鞋跟就不优雅了。我喜欢10厘米高的鞋跟。鞋跟太高,你就不能走,不能跑了。我不是最讲时髦的那种设计师,女性化和优雅才是我的标志。

  B:脚形对穿高跟鞋来说重要吗?是不是有的脚形适应高跟鞋,有的不适应?

  C:不是的。这里只有习惯之分。如果不习惯穿,穿起来就不会走路。有些女孩子看杂志,想学戴安娜王妃穿JimmyChoo的10厘米高跟鞋。我告诉她们,如果不习惯,还是不要穿。你要慢慢训练自己,从5厘米到7厘米,再到10厘米。

  B:是不是足弓高一点的人穿高跟鞋就会舒服一点?

  C:相对来说,足弓高的人穿高跟鞋走路会显得优雅一点。但其实这也要看设计师怎么做一双鞋。各人的情况不同,有些人足弓高,脚踝后部却太瘦,穿鞋子会很容易掉,那么就要为她们在前面加一条带子,不然会很麻烦。

相关文章

·追寻失去的建筑哲学 09/08/11

·剑桥:那一抹西天的云彩 09/08/11

·与美国室友的文化冲突 09/08/11

·张箭 简介 09/08/11

·赵云伟简介 09/08/1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