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模样俊秀,即使走音也有可能成为海选歌后。外观看上去挺美的建筑也总是比城市里的众多同类更能赢得长久关注——眼球经济对人和建筑同样起作用,只是对前者人们在审美上更容易达成一致。建筑的一般使用寿命也几乎与人相当,为了一劳永逸地“看上去很美”,业主总会在设计上极尽巧思。一种常见策略是标新立异。但新奇却不一定必然导致美的结果,相反沦为丑怪建筑的风险还很大——这样的例子在城市里比比皆是。
这里介绍另一种设计现象,乃去除主观判断、从商业价值最大化与设计本身的形式逻辑和理性出发,达至多数人认同的折衷结果——姑且称为均衡策略,本地有两栋写字楼可作为案例研判。
若给本市已建成写字楼投票选美,位于市中心的凤凰大厦当会入列。这组以深灰色玻璃幕墙装饰的大厦由三栋独立且相连的办公和商业建筑构成,在朝南的主要沿街面形成宽扁对比的方形体量组合。单纯的玻璃和钢让建筑表皮显得干净利落,平整——但并非镜面一块:一些有意设计并贯穿整个建筑立面的斜向“痕迹”(以局部隐框幕墙做法形成)打破了平面的单调,并以建筑之间架空斜拉的黑色钢构架过渡和连接,整个建筑组群取得了一种跳跃的视觉平衡,用“诗意”来形容并不过分。但与外观形成反差的是局促的室内空间和档次不高的机电设备配置标准严重影响建筑使用体验,试想有几位访客有耐心在狭窄的电梯厅里耗上超过10分钟时间去作等待。作为销售以追求逐利的商业建筑,凤凰大厦偏低的造价标准限制了产品设计的全面提升。权衡之下,业主唯一坚持的建筑学追求是“看上去很美”——不惜采用造价不低的幕墙构造,堪称金玉其外。
另一个在视觉处理上相对成功的例子是在城市较偏远地区的香年广场。这组新近落成的深咖啡色办公和商业建筑采用的是一种拼帖构成的表皮处理:竖向上错开布置的跨层落地长窗按平面几何构成法则不均匀分布在建筑各个方向和楼层,玻璃窗的“虚”与剩余墙面的“实”比例接近1比1、图底可以颠倒,玻璃与面砖在材质上的区别被弱化了,所以尽管并没采用昂贵玻璃幕墙建造体系、但建筑整体感觉上却有幕墙建筑的统一感。一些外露阳台采用缤纷的玻璃栏板,颜色各异的空调隔栅极富装饰性、一起让建筑变得活跃起来。但从室内看建筑则是另一回事,“墙”毕竟是望不穿的,并不能替代玻璃幕墙的开阔视野和观感。此设计手段内行可一眼洞穿:显然是为了控制低成本。
除重视外观,两处建筑还有一个共同优点:开放街区——建筑之间以硬质铺地加绿化、形成半围合街道和小广场、有底层商铺围绕、向四周开放,十分聚人气。采取这种尺度宜人的公共空间——是商业建筑除开追求漂亮外观以外的聪明做法。
话说回来,业主下达的成本底线仍是时下多数商业楼宇设计者的镣铐,表里如一的高品质写字楼在我们的城市并不多见。这种情况就象国内的歌手选秀虽然源自国外同类节目、却并不能象外国同行那样给予参赛者最专业的灯光和舞台,媒体和观众要的只是“看上去很美”的片刻喧嚣、歌手走音照样大热,但英国大妈苏珊的传奇则不会在中国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