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费者在花钱的时候,就仿佛金融危机并不存在,他们做各种开心的事——这一切已成为西方人对宽松信贷时期的模糊记忆。
那些对资本主义的不幸感到了厌倦的人,应该在春季来上海看看。在这座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经济体的商业之都,在郁金香、高价精品店和摩天大楼旁,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宏伟的景象。
上海消费者在花钱的时候,就仿佛金融危机并不存在,他们购买奢华轿车和甚至更奢华的手袋,下馆子,做各种开心的事——这一切已成为西方人对宽松信贷时期的模糊记忆。这座城市的政策制定者正在规划未来,包括建造更高的办公大楼和更华丽的酒店客房,直到它在2020年接管亚洲金融世界,成为世界首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上海计划在中国从血汗工厂到服务型经济的转型中充当先锋,不仅吸引希望于从13亿中国消费者身上赚到快钱的跨国公司,还包括渴望利用中国新一代工程师的智慧与职业道德充实自身研发中心的创新型企业。
从旅游到投资,到创新,上海都拥有勃勃雄心。这座城市的领导人是在做梦吗?
明年,上海将主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WorldExpo),届时,上海领导人的宏伟愿景将面临首个重大考验。这次活动将足以与19世纪在伦敦、巴黎和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相媲美——它们分别因为向世界首次展示了水晶宫、艾菲尔铁塔和费里斯大转轮(FerrisWheel)而留名至今。
上海世博会预计将迎来7000万名观众,其中5%来自海外。人们已经开始将它与去年的北京奥运会相提并论:这是中国凭借其科学、技术与文化成就,给世界(更不用说其国民)留下深刻印象的又一个机会。
为了筹备活动,这座1700万人口的大城市已经变成了建筑工地:在建的几条地铁线将使上海拥有400公里长的地下铁路网络,跻身世界前列。一个新的游轮码头已经建成,机场正在翻建,数以千计常常污秽不堪的公共厕所正在清理。世博会甚至还对当地的烹饪方式进行了整顿:世博会食品将尽量减少内脏,禁止用鸡骨头——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吹毛求疵的外国人留下好印象。
世博会将永久性地改善上海的硬件基础设施,还会让外国人在这座本来就对西方人友好的城市中出行更加轻松——培训更多的出租车司机说英语,打击让外国人讨厌行为,例如在公共场所吐痰和排队加塞等行为。在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使五星级酒店入住率遭受重创之际,上海仍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再增加2万个酒店客房,使星级酒店客房供应量增加34%。
但上海的远期雄心远远超过了世博会:上个月,北京下达指令,要求上海在2020年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也许听上去只是北京的一番虚张声势,但正如西方已经开始认识到的,当中国领导人下令要让某件事发生时,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至少是存在的。
毫无疑问,国际危机丝毫没有动摇上海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决心,目标是超越香港、新加坡乃至东京。
自身遭遇了资本主义信心危机的外部人士可能认为,中国同样已经希望破灭,但事实并非如此:“危机的影响远没有外界认为的那么严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教授王建铆表示。“在中国,我们有自己的议程,不太可能因为国外发生的什么事加快或放慢脚步。”
“金融危机没有让中国偏离轨道,”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Shanghai'sFinancialServicesOffice)主任方星海表示,他也是上海市场现代化项目的主要设计师之一。“因为市场,我们经历了30年前所未有的增长,怎么可能因为美国出了些问题就抛弃市场化呢?”
所以目标依然未变:过去10年,上海的目标一直是开放金融市场,实现其现代化——今天,金融市场提供给国内投资者的选择仍然相对简单(基本限于股票和房地产),对外国人的准入限制非常严格。
但进展极其缓慢。上海在2006年就建成了股指期货交易所,但第一个产品迄今尚未推出;虽然监管人士几个月前就宣布将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但迄今毫无进展。
可以说,全球金融危机鼓励了这种极度谨慎的现代化步伐。“在过去被视为过度谨慎的做法现在成了优点的体现,”汇丰(HSBC)中国区行政总裁翁富泽(RichardYorke)表示。中国官员正在庆祝自己躲过了数枚金融子弹——特别是与西方官员相比。他们预见了地产泡沫的出现,并在最后一刻及时刺破了它;他们及时撤回了推出融资交易的计划,防止了上海股市进一步的危险膨胀,否则中国数百万养老金领取者的储蓄将进一步蒸发——他们目睹了股市从2007年的高位腰斩。
王建铆表示,中国已经厌倦了大跃进:“摸索前进”是一种更明智的战略,他表示,“这样我们就不会那么轻易地铸成大错。”
种种摸索导致变化的步伐慢得令人痛苦。“但它从来不走回头路,”上海投资分析机构咨奔商务咨询(Z-BenAdvisors)的彼得??亚历山大(PeterAlexander)表示。
于是上海走上了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道路——最终。它有此雄心已有多时,现在北京又为其计划提供了政治支持。“但国王不为自己加冕,”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中国策略师娄刚(JerryLou)表示。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中国的货币不可自由兑换;司法体系虽然有所改善,但对待外国人就算不是彻底不公平,也至少是不可靠的;合格且经验丰富的金融从业者存在巨大的“人才供需缺口”;45%的惩罚性所得税率难以鼓励华尔街被裁人员到陆家嘴立业。
这些仅仅是较为有形的障碍。一些资深中国分析师认为,上海没有希望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除非它不仅具备更为开放且现代化的市场的特征,还具备更开放的政治经济体的特征:一个培养创造力和独立思维的教育体系;一个提供国际水准的医疗护理的卫生体系;一个更为强健的公司治理体系;一个透明的政治体系;最后,还有信息自由。但上海政府官员辩称,既然透明的司法体系和信息自由不足以拯救美国于金融体系的崩溃之中,那么上海要实现在亚洲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目标,这也许也并不是必要条件。
“上海做了许多我从未想过它能做成的事,”3M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俞俊雄(KennethYu)表示。“在80年代我刚到上海时,如果你告诉我这座城市将变成今天这样,我不会相信。”在中国,有些事发生得很快,而有些事则很慢。没有人知道,上海未来10年的转型是快还是慢。
·人造红色峡谷: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09/05/05
·北京不要被香港带进沟里 09/05/05
·冯仑:企业尚需“野蛮生长”的精神 09/05/05
·一座“人行的城市”,可谓人文城市 09/05/05
·绿地9.57亿竞得上海今年最贵地块 0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