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G30
深圳:见底的争议

  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在2007年下半年,深圳市场开始胶着的时候,率先在龙岗区域掀起降价风潮的是招商、中海这样的房地产龙头企业。随后,万科、中海、招商、金地等深圳龙头企业先后卷入恶性的降价竞争当中,而部分中小企业则迫于市场压力,将价格调整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于是整个深圳市场在2008年自由落体般加速坠落。2008年,深圳房价的两个最低点出现在“五一”和“十一”。迄今为止,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在想起深圳春秋两次交易会期间的价格竞争依然心有余悸。

  而深圳中原地产在整个2008年录得的价格数据中,“五一”和“十一”,深圳两次交易会期间的房价降到了最低点。其中2008年“十一”期间价格较2007年同比下跌40%,部分楼盘价格下跌50%。

  恶性的价格竞争过程当中,深圳开发商最先想到救市,一种无序的,恐慌性的价格竞争弥漫在深圳开发商之间,加之金融危机带来的更为遥远的恐慌,深圳开发商自1998年之后又一次尝试了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全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深圳开发商在最早的救市声音当中,他们表达的最为直接的意愿是政府能够阻止这种恶性的竞争。但很显然,在没有阻止2007年深圳高亢的房价上涨之后,深圳市政府又一次没有出面阻止房价下跌。

  于是整个深圳房地产界对市场似乎出现了不信任感。深圳某开发商说:“所谓的回暖,就是从前一天卖一套,现在一天卖两套。”

  竞争

  很难评估深圳这种纯市场生态的价格竞争的好坏。但相信有部分开发商会喜欢这样的纯粹的市场竞争。例如说万科。

  王石自2007年发出“拐点论”,万科似乎认定了自己对市场本身的判断。但当广东省政府的15条救市政策出台的时候,郁亮表示了自己的无奈,他表示万科现在甚至寻找不到兼并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尽管2008年末至2009年,万科一直在强调其市场占有率提升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个简单的理解是,当市场下滑的时候,万科利用降价占领了市场。但很显然,在开发商没有成批倒下的时候,万科所谓的市场占有率是不确定的,因为当任何一个开发商在安全度过2009年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会开始蚕食万科的市场占有率。

  但广东省的救市政策与回暖的楼市给予了大多数开发商以喘息之机,从某种程度而言,政府似乎在有意的维持市场本身的竞争态势。但这又确实违背了市场竞争本身的原则。

  很难说清楚中央政府对待市场的态度的动机何在,但显然房地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并不是其关注的焦点。正如许宗衡所强调的一样,当房地产仍未危及国家金融安全的时候,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被允许的。

相关文章

·2009年广州房地产市场发展预测 09/03/26

·2009•中国房地产激活之年 09/03/26

·陈章勃 开发商与购房者的熊市 09/03/26

·张天宇 二套房贷该松绑了 09/03/26

·成实 绿色沿海 09/03/2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