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G30
双城:上海和孟买的贫民富翁

  这两个城市曾经有相似的地方的,上海的棚户区和孟买的贫民窟一样,是外来移民和难民的聚集地,根据统计,1949年年底,上海聚居在200户以上的棚户区总计有300多处,估计居民总共有20万户以上、人口100多万,占到上海当时全部400万人口的近1/3。解放前的国民党政府曾经尝试取缔棚户区,认为有碍观瞻,结果遭到了棚户区民众的强烈抵制没有成功,之后从二十年代开始,推出了贫民住宅安置工程,但是根本跟不上外来人口流入对住房的需求。棚户区的改造,是在四九年之后才成功进行,关键是户籍制度限制人口的流动,以及城市土地收归国有,这样政府才能够对现存的棚户区进行改造,而且这也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关键,而从棚户区搬入工人新村的人们,心里面充满了狂喜以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但是孟买当局要处理贫民窟,在没有户籍限制,法律规定公民可以自由迁移,而且在一个地方居住超过一定期限,一般是二十年,就可以拥有土地的情况下,要进行,可以说困难重重。商业机构如果要收购土地,常常需要面对冗长的司法程序。刚刚获得奥斯卡大奖的“贫民百万富翁”在塔拉维拍摄的时候,突然拍摄场地出现了一道十二米的高墙,导演说,知道如果要打官司,至少六七年的时间,所以干脆把这堵墙当成了影片里面的背景。就算是政府为了政府用地征地,也频频遭到激烈的反抗,导致流血事件。

  那位教授让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到底是需要上海的速度和效率,还是要孟买的民主和自由?他也讲了一个笑话,作为外资到上海投资,认识市长一定ok,到孟买投资,认识市长也是白搭。台下的争论很多,有的认为,为了取得经济的发展,牺牲一些群体的个人自由和权益是必需的,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对这些人进行补偿,孟买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上海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反对地认为,如果不能够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益和自由,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孟买的贫民窟,依靠手工,垃圾回收等产业,产生六亿多美元的效益。而贫民窟也为附近的金融服务中心提供了最底层的服务人力,茶水,清洁等等。其实就是中国城市里面的那些外来务工者,但是提供的,是城市运作不可缺少,但是城里人有不愿意做的工作,只是他们要面对的问题是,他们无法透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最终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他们最终还是要回去的,这点,让人想起了当年南非政府有秩序城市发展的政策,当城市需要黑人劳工的时候,他们进入城市,不需要的时候,他们必须回到自己的部落。从这点来说,印度贫民窟里面的人们要幸运的多。

  不过,对于孟买的官员来说,上海现在成为他们看齐的目标了,政府从2004年开始,提出了一项三十亿的新发展计划,让在二千年前来到贫民窟的居民搬到政府统一建造的公寓里面,不过遭到了抵抗,在去年还爆发的大规模的示威,加上媒体的批评,还有这场金融危机,计划暂时搁置下来。

  透过电影“贫民百万富翁”,不管媒体如何强调,贫民窟里面的人们是如何的满足和快乐,这样的生活水准绝对不是这些贫民窟里面的民众所期待的,他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能够有所改善。但是如何在发展和保障民众权益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如何在效率和自由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有没有一种不同于上海和孟买的发展模式?

相关文章

·尴尬的僵局:2008土地市场观察 09/03/02

·世茂股份:青黄不接的商业地产 09/03/02

·S*ST星美重组发生重大变化 09/03/01

·上海下半年将开展经适房试点 09/03/01

·李景汉 用新建筑延续历史 09/03/0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