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9年入春以来全国房地产交易市场的一小轮回升,房市回暖的论调开始充斥在各种真真假假的传闻中,但从土地市场的表现来看,情况显然还不乐观。
根据中原土地监测系统前不久公布的1月份全国土地交易统计数据显示,相比于去年12个月的平均值,1月份全国居住用地成交15宗、77公顷,较去年月均成交量下跌79%。
除成交量大幅下滑外,土地价格的下滑也非常明显。统计显示,1月份鲜有大型知名开发商在土地市场公开拿地,大部分城市地块也均以底价成交,这使得土地成交价格整体比去年同期下降12%。
而各地土地流拍的消息也不断增多:合肥09年土地拍卖三度流拍、昆明2009年土地第一拍无人理睬、南京两宗住宅土地出让也以流产告终······,各方消息似乎均预示着2009年的土地市场将依然寒冷。
地方再“救市”
针对部分城市未完成2008年的土地推地计划,国土资源部已经已要求各地上交2009年的土地供地计划,并且规定地方政府必须在2009年2月28日前完成2009年用地计划申报,其中未完成2007年供地计划的城市不准申报2009年用地计划。而2008年用地计划完成缓慢的城市,将相应减少2009年用地计划申报指标。
于是,在悲观的预期下,各地政府开始兴起了土地市场的“救市”风潮。
2月初,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表示,为进一步吸引外商企业投资天津,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用地预申请方式参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境外投资者可以将外币汇入天津土地交易中心的外币保证金账户作为预申请保证金,直接对外资购地放宽了限制。
随即,北京、上海紧跟其后,对外资购房、购地、开发商延缓交付地价款方面推出相应的优惠措施。上海土地招商部门还召开土地推荐会,为计划推出市场的土地向开发商征询土地价格预期,最大限度避免土地流拍。
同时,土地价格的调整也开始在各地纷纷呈现。2月19日,东莞市国土局对外透露:今年将调整土地出让底价,把握土地供应节奏,以保房市稳定健康发展。
“这是记忆中,东莞首次抛出合理调整土地出让底价的概念”,东莞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是降低地价的一种委婉表示”。
但既便如此,房市巨大的存货量对于土地出让市场仍然还有很大的压力。控制住宅用地供应量、或改善土地供应结构也成为了地方政府不可回避的问题。
对此,天津国土部门表示2009年推出市场的土地将优先保障保障性住房需求,预计全年将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352.5公顷,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供占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比重将达到70%。
北京国土局人士也透露,今年北京将适度放缓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重点保障政策性住房的供地,预计北京今年将完成850万平方米的政策性住房建设,同时,将有可能减少约100公顷的商品住宅用地。
土地市场的抄底“大鳄”显然还没有出现,如果2009年房市依然没有起色,可以想象,土地市场也将面临一个漫长的寒冬。
·潘石屹:土地市场下滑,就是房地产不景气 09/02/26
·绿地或斥资40亿北京购地 09/02/25
·中原一周楼市统计(2009.02.16—2009.02.22) 09/02/24
·戴德梁行:2008第四季度重庆房地产市场分析 09/02/24
·观点一周评述:较劲的小阳春 0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