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G30
碧桂园回应“高存货”质疑

  “碧桂园并没有所谓的‘大量存货积压’,造成碧桂园高存货表象的原因是竣工日期与合同交付日期不一致。”

  针对有媒体报道称“碧桂园面临着巨大的高存货压力,需要大约3年时间才能够消化掉现有可售面积”。碧桂园集团向观点网表示,其并没有所谓的“大量存货积压”,造成碧桂园高存货表象的原因是竣工日期与合同交付日期不一致。

  质疑

  在楼市并不景气的情况下,追求“快速开发”模式的碧桂园受到业内“大量存货积压”质疑。

  据有关媒体报道,碧桂园《公司通讯》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旗下已竣工未销售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在建中的可销售总建筑面积1430万平方米。

  该报道称,碧桂园面临着巨大的高存货压力,如果按照去年的销售规模,其需要大约3年时间才能够消化掉现有可售面积。另外,碧桂园还有近3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尚处于施工审批或图纸设计阶段。根据碧桂园公布2008年中报,截止2008年6月30日,碧桂园旗下有51个项目,其中26个项目位于广东省内。

  据了解,碧桂园属下项目大部分选址于一线城市的近郊(距城市中心地带约10-30分钟车程,能迅速接驳道路交通网络的城郊区域)或二、三、四线城市的中心地带,购地价格远低于市区的水平。

  而“碧桂园模式”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就是快速开发,一般项目概念设计一天就可完成,多数项目可以在拿到土地使用权后几天内开工。

  大面积的快速开发后如果未能及时消化库存,无疑将占用大量的资金,减缓现金流动的速度,后续的开发将会受到影响。“快速开发”也就成为无源之水,难以为继。

  澄清

  观点网就此联系碧桂园集团,碧桂园表示,集团并没有所谓的“大量存货积压”。造成“大量存货积压”表象的原因是竣工日期与合同交付日期不一致,这一现象是房地产行业内较为普遍的现象。碧桂园集团2008年现房未售比例与往年对比相仿,没有大幅增加。

  碧桂园还称,公告显示碧桂园已竣工未销售总建筑面积较往年相比较大,但实际上其中的相当部分已经预售,由于08年年底办理竣工验收备案,而合同交付日期为09年1-3月份,故仍纳入为“已竣工未销售总建筑面积”的分类。这一现象是房地产行业内较为普遍的现象,因发展商通常还要进行现场绿化、物业管理等后续工作。随着交付进程的开展,这部分数字将在公告中大幅减少。

  碧桂园表示,“在建中的可销售总建筑面积”,即是已领取施工许可证未达到竣工验收备案条件的面积,其中包含已领取施工许可证未领取预售许可证和已领取预售许可证未竣工验收备案两类,而地块由获取施工许可证到领取预售许可证,尚需要一段较长时间,这部分面积将在未来陆续成为“可售面积”。

  最后,碧桂园指出,笼统地把“在建中的可销售总建筑面积”纳入为积压存货以及简单地评估“3年时间才能消化现有可售面积”不符合房地产开发的实际操作。

  现象

  此外,观点网访问了一位长期跟踪碧桂园等中资地产股的地产行业资深分析师,他表示,虽然碧桂园2008年完成的销售额令人失望,远未达到预期水平,但是碧桂园的存货压力并不突出,存货相对消化量偏大是目前行业的普遍现象。

  据了解,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保利地产的存货达到417.5亿元,比上半年末增长了48.66%,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超过60%。金融街存货共计98.07亿元,同比增长72.33%。

  数据也显示,86家A股非ST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三季度末的存货合计达4015.2亿元,同比增加了59.35%。与2007年末相比,三季度末的存货也增加1002.91亿元,增幅达33.3%。

相关文章

·碧桂园回应“高存货”质疑 09/02/16

·丁磊不谈互联网研究“科学养猪” 09/02/15

·华业地产否认参与100亿环球影城项目 09/02/12

·碧桂园遭穆迪下调评级 09/02/12

·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 海尔热水器·2008年度论坛 09/02/1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