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对加沙地带持续三个多星期的军事打击终于以交战双方分别宣布停火而暂告消停,一如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在美国向银行体系大举注资后而暂趋平静一样。
然而,只要巴勒斯坦人仍然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极度不公正待遇,他们中间的极端主义温床就不会消失,哈马斯这样的激进组织就有其存在基础,以色列的军事打击虽然能够暂挫其锋芒,但由此引发的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却会将更多巴勒斯坦人推向哈马斯一边。以更激烈的不公正来解决历史形成的不公正,此种“以毒攻毒”的做法根本无法使巴以问题“最终”获得圆满解决,这恐怕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可是在面对与巴以问题性质类似的当前这场金融危机时,世界各国领导人和普通民众却还大多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从奥巴马入主白宫之际所享有的巨大民意支持度就可见一斑,而众望所归的奥巴马似乎也相信自己拥有迅速化解金融危机的魔力。
他的权力接管班子正与财政部、美联储等机构的官员们展开协商,讨论组建一家“坏账银行”以收购问题投资和贷款,将持有这些资产的风险转移到政府身上。众所周知,金融危机的根源就是发达国家的无节制过度消费,即所谓寅吃卯粮,而政府把解决金融危机的担子全揽到自己身上,说到底不过是用更多的子孙钱来补当代人挖下的金融窟窿,同样是用更大的不公正来纠正历史形成的不公正。如果奥巴马先生的运气能比以色列好些,他与美国民众的蜜月期或许不止三个星期。
并非只有美国人对这类荒谬的以毒攻毒法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中国2008年1月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也曾被各方寄予厚望,但实施一年的结果却是劳资两失,问题的症结同样是以另一种不公正来纠正历史形成的不公正。虽然新的不公正落在了资方而非劳方的头上,但其结果同样是加剧了不公正,而不是收到负负得正之效。这就好比为了让哈马斯满意而把以色列再度从地图上抹去,为了填补过度消费造成的亏空而让全世界人民只储蓄、不消费一样。
如果巴以冲突对人类有什么正面启示的话,恐怕就是它以形像生动的方式让我们明白:所谓简捷明了的解决之道往往就是以更大的不公正代替业已形成的不公正,其结果只能是双倍的不公正。或许我们应该多借鉴一下古老的东方智慧,比如好死不如赖活着。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慢慢熬着吧。
·危机为何未曾动摇资本成本 09/01/19
·次贷危机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 09/01/18
·世界第一高楼的停建与中国第一高楼兴建 09/01/18
·金融危机中国冲击波 09/01/18
·中国国贸3期将推迟至6月开业 0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