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繁华的背影

  南京,玄武湖畔,有往事千年之叹。

  长江沿线有许多重要城市,地理位置的不同和历史的变动造就了它们。简单粗率,又充满了欲望的重庆,市民城市武汉,十朝古都南京,它们仍在继续各自的传奇。

南京宁海路的民国建筑

南京宁海路的民国建筑

  南京难免一种失落情绪。历史上这里不止一次地做过首都,故都情结已经深深地埋入了民心。金陵帝王州,十朝都会百代兴衰,要想了解长江流域,南京显然是个绕不过去的地方。

  南京的兴盛与三国时期孙吴的建都有直接关系。在广大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合作为都城的并不是只有南京这一个地方,孙权没有选择父兄起兵发迹的镇江,没有选择自己在那称帝并且已定都八年的武昌。当时的民谣是“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里的“建业”就是指南京,而“武昌”则是今天湖北的鄂州,与武汉三镇的武昌不是一回事,孙吴最终顺意民心选择了南京,他的这次选择为六朝繁华奠定了非常良好的物质基础。

  南京最容易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六朝繁华。自古以来,关于南京的文字记载汗牛充栋,名篇名句众说纷纭琳琅满目。概括起来,绝大多数的描述都是在怀旧访古,充满了一种伤感气息。譬如在左思的《吴都赋》,形容南京当时的繁华,就是如果市民们一起挥袖子,扬起的灰尘可以遮天蔽日,如果大家一起擦汗,淌下来的汗水立刻可以让道路变得泥泞。文人的描述难免夸张,不过基调都差不多,都是怀念已失去的昔日繁华。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浏览南京的历史文献,我们所能看到的,似乎总是一个繁华都市的惨淡背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歌咏这个城市的基调。这显然和南京的特殊历史分不开,平心而论,国内恐怕还找不到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