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10月23日将中国中信集团(下称"中信集团"或"该集团")的Baa1长期外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及“11级”基础信用风险评估等级(下称"BCA")列入可能下调的复评名单。
与此同时,穆迪已确认中信银行及中信嘉华银行的所有评级。以上两家银行的评级展望维持稳定。
穆迪副总裁及高级分析师华志行表示:"是次评级行动主要反映出中信泰富(Ba2;列入可能调低评级的复评名单)宣布于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产生巨额亏损。"有关详情,请参阅穆迪于2008年10月21日发表有关中信泰富的新闻稿。
华志行补充说:"由于中信集团持有中信泰富29%股权,该等亏损不但将反映于中信集团的损益帐上,而且有可能对中信集团的流动性造成压力。"
穆迪认为,中信集团可能就中信泰富的融资需要提供支持,以致其信用可靠程度将会受损。为了协助其子公司取得所需资金,中信集团将安排一笔15亿美元备用贷款融资。
然而,鉴于目前紧缩的资本市场状况,该集团可能须为该等贷款提供担保及/或向中信泰富直接注资,比如向其提供资本或股东贷款。尽管该集团应有庞大的流动资产,但由于资金压力增加,以及中信泰富于外汇买卖合约的亏损可能扩大,对中信集团的流动资金状况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有关事件令人对中信集团于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产生疑问,原因为该等外汇买卖合约属未经批准的交易。
在其复评中,穆迪将会审查以下各项,以确定其评级的可能影响:1)中信集团会向其子公司提供的支持的类别和程度;2)外汇合同亏损对该集团的流动性状况造成的压力;及3)中信集团对其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可能变化。
穆迪授予BCA是与其对其他政府相关发行人("GRIs")的做法一致。根据穆迪的GRI评级方法,中信集团的评级反映了以下各项因素的综合:(i)第11级的BCA(BCA的等级由1-21不等,当中1代表了最低信用风险),这个BCA可映射为Ba1独立评级;(ii)中国政府的A1本币评级;(iii)中度相依性;及(iV)高度支持。
穆迪确认了中信银行和中信嘉华银行的所有评级,这些评级的展望维持稳定,原因是穆迪预期中信集团在有需要时提供的潜在支持,并不会降低到一个会影响这两家银行信用可靠程度的水平。这两家银行的独立评级并无变化,而穆迪认为其独立评级已充份反映了其基本面。这两家银行都主要是由客户存款提供资金。
中信集团的总部设于北京,是一家综合投资公司,由国务院全资拥有。截至2007年底的合并总资产为13,220亿元人民币(1,807亿美元)。
中信银行的总部设于北京,其中62.3%股权由中信集团持有,是中国第7大商业银行,截至2007年底的总资产为10,110亿元人民币(1,297亿美元)。
中信嘉华银行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商业银行,在中港两地营运。该行为活跃于中国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跨境业务和贸易活动的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和批发银行服务。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信嘉华银行的的总资产为1,110亿港元(140亿美元),总股本为97亿港元(12亿美元)。
中信集团的以下评级被列入复评并可能下调名单:
长期外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Baa1
BCA:11(BCA的等级由1-21不等,当中1代表了最低信用风险)
穆迪确认了中信银行的以下评级(所有评级的展望为稳定):
长期外币存款评级:Baa2
短期外币存款评级:P-2
银行财务实力评级:D
穆迪确认了中信嘉华银行的以下评级(所有评级的展望为稳定):
银行财务实力评级:D+
长期银行存款评级(外币):Baa2
长期银行存款评级(本币):Baa2
长期存款票据/存款证计划评级(外币):Baa2
长期存款票据/存款证计划评级(本币):Baa2
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外币):Baa2
次级债务评级(外币):Baa3
初级次级债务评级(外币):Baa3
有抵押初级次级债务评级(外币):Baa3(通过CKWH-UT2Limited发行)
短期银行存款评级(外币):P-2
短期银行存款评级(本币):P-2
短期存款票据/存款证计划评级(外币):P-2
短期存款票据/存款证计划评级(本币):P-2
·21世纪不动产:上海调整仍将持续 08/10/26
·泛海建设:再次质押有限售条件流通股 08/10/24
·中信泰富与香港政商关系 08/10/23
·中信集团与荣智健增持中信泰富300万股 08/10/23
·中信泰富上海项目未受“炒汇”事件影响 0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