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桌面计算升级到“云计算”过程中,谷歌拥有相当大的优势。Chrome的出现无疑是向其竞争对手微软发出的一大挑战。多年前,微软正是凭借IE浏览器击溃NetscapeNavigator。随着Chrome的登场,IE是否会面临和NetscapeNavigator一样的命运,我们拭目以待。
实际上,谷歌将推出浏览器的传闻很久以前就已不胫而走。在漫长的等待中,很多人早已闭上讨论之口。但这一次的经理会势必再次启动讨论之门。按照谷歌的计划,Chrome在9月2日正式登场。在公开测试版之前的最后一个版本,拉考维斯基及其团队只发现5个“bug”,而且都已解决。技术负责人之一的马克·拉尔森(MarkLarson)说:“事情看起来还不错。”
谷歌产品管理副总裁桑达·皮采(SundarPichai)问道:“什么东西让你们搞了一个晚上?”参与第一个原型开发的工程师达林·费希尔(DarinFisher)说:“当然不是Chrome。”这句话引来一片笑声,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他家里有一个只有10周大的孩子。拉考维斯基拿出一支红笔在“发布状态”旁边加了一个“X”。这是一个信号,暗示谷歌Chrome浏览器离成为现实只有一步之遥。
早在2001年便有开发打算
谷歌为什么要开发浏览器?这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相比之下,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谷歌开发浏览器为什么用了这么长时间。皮采说:“我们要做的是让人们使用一种浏览器访问我们的资源和网络。”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说:“浏览器是关键所在。”他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激烈的浏览器大战中,他就竟曾担任过Sun的首席技术官(CTO)。毫无疑问,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Brin)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施密特说:“在2001年加盟谷歌时,佩奇和布林就对我说‘我们要开发自己的浏览器’。我当时的回答是‘不’。”他解释说,当时的时机还不成熟。“我不相信公司那时已具备足以经受住一场浏览器战争的实力。我们的战略目标应该在‘雷达探测不到的地方’,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当时没有进行开发,但打造自家浏览器的想法却保留下来,传闻也开始蔓延开来。2004年,《纽约时报》援引一名自称了解谷歌业务具体细节的人的话报道说,谷歌正开始开发浏览器。消息一经传出,施密特随即予以公开否认。
在幕后,Chrome开发仍旧是施密特与谷歌创始人争论的话题。谷歌最后采取了一种折衷办法,组建一个小组,任务是改进浏览器奇才本·古德杰(BenGoodger)和费希尔负责开发的开源浏览器Firefox。(古德杰和费希尔均效力于Firefox拥有者、非盈利性组织Mozilla)除此之外,谷歌还推出另一个举措,聘请曾就职于NeXT公司的37岁的工程师莱纳斯·厄普森(LinusUpson)担任工程研发总监。费希尔说:“佩奇和布林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原因再简单不过:如果能做好Firefox扩展,他们就有能力开发出一款优秀的浏览器。”
2006年春季,Firefox开发小组开始讨论设计一款新的浏览器。他们热爱Firefox,但他们也知道当前所有浏览器都有一个共同缺陷。在最初构思微软IE和Firefox心脏的代码库时,浏览器并没有现在这么复杂。之前只能在桌面上实现的功能——邮件、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现在却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进行。在即将到来的“云计算”时代,网络已不仅仅是一个内容传递平台。
开发过程一波三折
对现有浏览器进行修补以适应这一想法意味着,必须不断开发相关附加组件,例如工具条、RSS阅读器等等。但这种修补可能因为一次彻底升级成为一种徒劳。费希尔说:“作为Firefox的开发者,你必须不断创新,但你又经常担心,一旦推出下一版本,所有扩展将成为废物。实际上,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开发自己的软件,谷歌才能将浏览器送入“云计算”时代,并潜在地掀起一股自微软和Netscape拉锯战(市场排名几乎每月变换)之后从未有过的革新浪潮。
谷歌构想的一个关键性革新就是所谓的多处理结构,这一系统能够帮助计算机在软件崩溃时继续运行。那为什么不将这一系统应用到浏览器身上呢?也就是说,当一个标签页崩溃时,其它标签页仍可以泰然自若。当然了,为了解决“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问题,你也可以采取拖拽现有标签页创建一个新窗口这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从头开始,这种方式拥有其它一些优势。在设计上,你可以做到更加简洁并使其运行速度更快,而更简洁、更快速恰恰是谷歌奉行的两大原则。
2006年6月,古德杰、费希尔和曾就职于Mozilla的布赖恩·莱纳(BrianRyner)开发出一个“小原型”。他们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选用渲染引擎——帮助处理网页的HTML代码,并将结果显示在用户的屏幕上。他们敲定的两个开源引擎分别是用于Firefox的Gecko和用于苹果Safari浏览器的WebKit。
WebKit已被负责开发谷歌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的研究小组采用,其运行速度是Gecko的3倍,自然成为Chrome的首选。
几周之后,古德杰等人便开发出可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WebKit的一款比较简单的浏览器——某一个标签页崩溃后,这个浏览器仍能运行。古德杰回忆说:“当标签页崩溃后,用户会看到一个沮丧的表情图标,表明这个标签页已经‘死’了,这是Chrome浏览器的第一大特色。”不久之后,布林和佩奇视察了秘密开始的浏览器开发计划。参与开发的工程师帕姆·格里纳(PamGreene)回忆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就坐在桌子旁边,一条玩具蛇趴在桌子后面。布林一边玩着健身球,一边看费希尔演示,同时还不忘用手爱抚那条玩具蛇。”
公司高层终开绿灯
没有谁能确切地说出公司高层是什么时候给Chrome浏览器工程开的绿灯。皮采回忆起一次行政会议,当时施密特好像不再像以前那样反对。这位CEO表示,如果谷歌确实决心上马浏览器工程,研究团队就必须开发出与IE和火狐有着很大不同的东西。另外,谷歌的浏览器速度必须更快,而且必须是开放源代码。
当然,这些正是研发团队早就想到了的地方。
·嘉德置地拟3.52亿美元售北京凯德大厦 08/09/04
·泛海建设:拟发32亿公司债 08/09/03
·电视游戏简史 08/09/03
·新湖中宝:区域开发商的“价值洼地” 08/09/03
·首创置业:亮丽中报的背后 0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