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红的中报还能撑多久?

 专家指出,由于预售和结算之间的时间差,现在房地产公司的中报业绩,其实是对去年高额预售账款实行结转的体现。

 房地产上市公司近期陆续公布2008年中期业绩预告,尽管从去年底开始,楼市转入淡静期,加上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不少人对房地产上市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看好。但从公布的中报看,“报喜”的公司占比接近80%。

中报

  据统计,截至7月底,40多家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公司已公布中报预告,其中2/3左右的公司显示为盈利,万科1—6月销售金额241.3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38.1%。金地集团1—6月销售金额49.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9%。保利地产、华发股份等12家公司预增幅度在100%以上。

  业绩属于“过去时”?

  楼市成交不活跃,但为何地产上市公司的中报成绩却普遍较好?面对如此“靓丽”的成绩单,评论人士却表现得相当冷静。专家指出,由于预售和结算之间的时间差,现在房地产公司的中报业绩,其实是对去年高额预售账款实行结转的体现;因此,靓丽的中期业绩属于“过去时”,难以掩盖行业调整的压力。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7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预收账款总额达919.04亿元,是2007年营业收入的64.4%。可见,房地产上市公司今年的半年报的确主要是由“过去业绩”来支撑的。

  申银万国一份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重点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3%。受益于2007年房地产市场的景气,房地产企业今年中期的业绩增速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确定性相对较高。但也有部分企业因为2008年现房销售受到行业调控的影响(如招商地产)或结算时点的问题(如金融街、中华企业),出现负增长。

  地产商隐忧

  实际情形要比报表难看!这似乎是众多业内人士的共识。

  2008年上半年,行业整体销售萎缩较为明显,全国销售收入同比萎缩5%左右。主要城市萎缩幅度更高,深圳、广州、北京和上海的成交面积分别同比萎缩45%、48%、42%和26%。受制于行业整体的低迷,上市公司的销售业绩亦低于预期。有深圳私募人士表示,“房市和股市一样,最重要的是信心。而信心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转变的临界点就像水的沸点一样,前期看不出任何变化,一旦突破了最后时机,地产公司业绩将会大面积下滑。”

  平安证券房产分析师刘细辉认为,在宏观政策短期不会调整的预期下,地产行业的整合将会展开,如果接下来的项目销售仍难以提升,下半年业绩堪忧。

  申银万国分析认为,下半年观望情绪仍将持续,反转动力可能来自于宏观政策。如果没有政策的变化,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很难发生改变,预计全年成交面积将萎缩5%-10%,部分一线城市萎缩幅度更大,在20%-30%左右。今年下半年更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是地产公司的年关。

  地产商另一堪忧的问题便是资金链。地产上市公司近段时间的公告不少集中于设法缓解日益紧张的资金链。“死掉一批开发商,这是趋势”,刘细辉认为,要想在这轮搏斗中胜出,地产商只能加快低价销售,加快回款解决生存问题。借民间高利贷不值得提倡,会给开发商的资金成本、资金链带来更多风险。

相关文章

·任志强新书《任我评说》再次向楼市开炮 08/09/04

·加强抗震设计 减少地震悲剧 08/09/04

·汶川地震对成都楼市的影响 08/09/04

·2008年下半年深圳住宅市场预测 08/09/04

·杨蜀涛 社会责任的底线就是安全 08/09/0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