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是压舱石,不性感不惊艳,但是确定。”
2023观点租赁圆桌·特写 再次相聚在上海,乐乎集团创始人、CEO罗意对行业的认知又深入了一层。
“长租行业确实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2021年是分水岭。”在罗意眼中,2021年之后的租赁市场和2021年之前判若云泥,前者更像是“二房东时代”,市场发展并不均衡;2021年之后,逐渐转变为理性规范的租赁时代。
“行业更立体,既有国企平台,也有市场力量。从资产形态上来讲,有单间的产品,也开始出现一些刚需改善类产品,以及种类家庭的产品。”延伸至需求端,不同城市、不同板块也在分化。
从罗意对市场的观察来看,长租行业的变与不变,或许仅在一瞬之间。
“一方面是行业自然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的发展也进入到了平台期。”在他看来,地产行业高速增长的预期一旦被改变之后,存量资产被激活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尽管租赁的回报与其他资产相比并非更有优势,但充满确定性。
迭代再迭代
“资管其实是一种视角。”2022年上半年,乐乎打造了资管团队。
作为运营商,建立团队的初衷的确与提升行业综合价值相关,但罗意同时也意识到,目前行业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同质化程度不足,而团队内部也在面临着挑战。
这一点,罗意也在2023观点租赁圆桌中提及:“我原来觉得,运营的内涵有50%在投资阶段决定,30%在产品阶段决定,20%由在管阶段决定。对于运营商来说,实际上价值最大的释放是投资阶段和产品阶段。”
但实际沉浸到项目之后,罗意发觉,所有的逻辑都在变,因为好的运营、好的资产结果的呈现,一定是跟完整闭环相关的。
“乐乎的资管是嫁接在运营之上的,而且我们的运营是标准化运营,实际上乐乎不知道客户背后是否盈利。但如果转变为资管逻辑的话,会去算客户的账。”运营机构的生命力,来源于是否回归资管的本质。
对乐乎来说,这样的改变也是一种再出发与再迭代。来到新拐点,乐乎在项目获取与打造上更加注重“从轻发展”。
“仍然还是保持轻资产的战略定位。”据罗意透露,乐乎每天都在获取新项目,一是租,一是买,“其实租赁也是资管的一部分,而且租赁更高频。例如,对每个月着手的项目进行闭环打造,然后再投向市场,这也是一种资产管理。”
当前乐乎基本已经转向上述的资管状态,并开始尝试发行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已经推出了租赁住房REITs,不过对于乐乎来说,整个行业能够形成资产池企业占少数,现在还未到考虑发行REITs的时机。
话题聊到这里不难看出,当下乐乎在寻求稳健成长,也在行业竞争中寻求运营改善之道。
“原来我们的运营是千篇一律的,其实乐乎之前很少研判,对运营的理解局限于先最大化得房,再去找客户。但今天不一样,在项目投资之前,要考虑客户在哪里,要做怎样的策略构成,以及考虑成本。”
罗意认为,如果能将这一套思路产品化、流程化,便可构成非常大的市场竞争力。
“运营的方式已经从粗放进化到精细,其实我们也在想,未来乐乎要做到很大吗?还是应该把速度降下来,把质量做上去?”
质量之变
“租赁是压舱石,不性感不惊艳,但是确定。”实际运营过程中,乐乎发现,租赁是能够穿越周期的资产门类。
但提及租赁业务的“质”与“量”,罗意则认为,在质的基础上,有量才有意义,其他的可能会成为拖累。
“我觉得规模还是有意义的,但是现在更需要在质的基础上体现量,而量会摊薄边际成本,提高边际收益,提高组织的盈利能力。但是前提是将时间线拉长,再在质的基础上去积累。”
在罗意看来,资管不仅是一种视角,还是一个大时代。而乐乎已经在向资管方面靠拢,完成了全面的观念转型:“其实很简单,原来乐乎的考核包括房间数,而现在要考虑毛利,也就是说在一个项目上做到足够深的功夫,挣得可能是十个项目的钱。”
另一方面,乐乎也在不断向团队精英化靠拢,而不再靠“量”。从2021年起,乐乎便开始尝试以品牌引领、投资拉动,进入跑马圈地的状态。
“我们内部的考核已经变了,乐乎要盈利,要有质量,这也是我现在新的努力方向。”对于罗意来说,当前行业竞争激烈,如何建立行业对乐乎的认知,或者改变对乐乎的认知,是当前更加急迫的事情。
而认知的改变,恰恰也与市场环境相辅相成。“从供需两端来看,我觉得租赁的环境在发生变化,甚至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罗意的观察中,行业已经从上海“卷”到了北京,如此趋势也愈来愈明显。
“乐乎大本营就在北京,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北京获取到优质、合规资产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罗意回忆,此前在北京获取的资产往往是一些“边角料”,例如部分园区的配套、城乡结合部资产,抑或村乡级的资产,而其他资产基本无外乎商场、办公、科创及文创项目。
变化出现在2021年。
“这一两年涌出了大量的北京相关资产,只是没有被激活,处于闲置的状态,或者处于低效运营的状态。”罗意接着说,未来北京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我相信,2023年结束,大家会以全新的角度看待乐乎。”
撰文:赵焓璐 陈玲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