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特写 | 彭浩彪眼中的内房投融资环境

观点网

2017-04-06 21:57

  • 很多内房企业,无论是上市还是未上市,正在“想方设法地”在境外进行融资,国家“鼓励进,禁止出”的政策,正在为他们“打开一个新的渠道”。

    观点网 自2016年9月份以来便不断收紧的调控政策,让房地产企业在2017年面临着融资环境、投资环境等更多方面的不确定性。

    3月22日,观点新媒体在深圳举行2017观点年度论坛,越秀证券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彭浩彪在接受观点新媒体专访时,用了“东方不亮西方亮”来形容当前房企所面临的资金环境。

    彭浩彪表示,国内融资收紧的溢出效应正在海外得到很好补充,很多内房企业,无论是上市还是未上市,正在“想方设法地”在境外进行融资,国家“鼓励进,禁止出”的政策,正在为他们“打开一个新的渠道”。

    彭浩彪介绍,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到今年的上半年,特别是今年的第一季度,房企在境外的融资相当活跃,无论是股还是债,在海外发行都比较“凶猛”。令大家没有预计到的是,内房在香港发的债,都得到了相当理想的超额认购,甚至可以说是遭遇“疯抢”,而相当大部分的申购都来自境外的资金。

    对此,彭浩彪认为,这主要是源于国际资金看好内房标的,对房地产未来走势乐观所致。彭浩彪解释称,当前国家对房地产主要实施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一线城市销售从严的政策,但往往当政策倾斜、资金放水刺激三四线城市加快去库存,房价上涨的时候,反过来就会对一线城市的房价产生支持。

    因此,当国际资金认为,随着房价增长内地房地产公司的销售并不存在问题,在息率不错的情况下,内房发债就会吸引一些资金的流入。

    至于国内融资环境,特别是近两年来房地产企业都十分热衷的内房股回A上市问题,彭浩彪则认为,短期之内行业监管严控的政策面并不会改变。

    彭浩彪指出,一方面从IPO市场的改革进程来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些因素发生催化,才能够产生相应的变化。

    另一方面,房地产在国家宏观调控种是比较重的一环,这样的环境背景决定了房地产企业IPO甚至并购、借壳,不可能排在整体IPO改革进程当中很重要的位置。

    相反,在整个IPO管理、改革进程中,甚至可能是监管、严控的方面。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来房地产企业、内房股跑到香港去上市、融资的原因。

    就近期大热的内房股到香港抢地话题,彭浩彪则用了“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来形容,认为这是具备一定规模、条件的房企寻求自我突破,探索国际化之路的一种表现。

    彭浩彪解释,之所以出现这么集中的情况在香港,一方面是因为在当前大的环境和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主观上有这样的意愿进行海外发展;另一方面,房企在海外的融资平台、融资工具也为其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条件。

    “拿一部分海外募得的资金去买地,通过这种买地把这种资金就直接完成了在海外本地的消化,完成资本和实业的结合,这样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循环,从原来的内地市场的一个循环,到海外的一个循环。”

    撰文:王柔金 黄冬艳

    审校:徐耀辉

    致信编辑 打印


  •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资本金融

    特写

    观点年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