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业绩会郝建民:不变应万变中的改变和转型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5-08-19 23:55
评论
观点网 在行业中诸多企业都在大谈转型之时,刚刚完成整合的中海地产似乎决意将“稳健”进行到底,并未有太多经营计划方面的转型和调整。
一个可以佐证的细节是,在8月19日下午的中期业绩会上,在仅仅持续不到二十分钟的问答环节中,董事会主席郝建民多次使用“我之前也曾提过”等类似的话语回答媒体提问,显示了管理层对于公司发展规划方面的一以贯之。
“其实过去几次业绩发布会,记者朋友都有问过关于转型、关于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我都很清晰地给大家表露出来了,我们还是不熟不做。”
郝建民表示,中海从不反对或者回避公司的改变。“一个企业的变化就意味着它创新能力的增强,不改变就不会有更多的机会,也不会有更多的发展”。
但其同时强调,改变跟转型是两件事,公司自身能力和自身竞争力的水平提高,是求变的一个基础和条件。中海管理层的基本共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朝阳行业,仍有许多机会和发展空间,公司并没有任何转型的方向。
除了以不变应万变外,郝建民面对媒体的另一板斧是“不能透露”。当回答关于中海是否有并购目标和扩张城市的问题时,郝建民摆出他的招牌笑容,客气地表示:“至于现在是不是有目标,很抱歉,目标肯定有,但是实在是不能跟大家说,也不好跟大家再介绍太多,可以讲这是核心的商业机密。”
同样的一幕出现在关于中海物业分拆上市的相关提问后,“先说一个抱歉,因为能讲的都已经披露了,不能讲的也就不能说了”,听到这个回答,现场媒体也都发出了会心一笑。
而当被问及如何应对人才流失的问题时,郝建民笑称“一个企业在一定比例内的人员流动是很正常的”,并开始调侃起在场媒体:“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流动更快,大概半年你们就换一次新面孔,我差不多每半年跟大家见一次面,但是每次看到的基本都是新面孔”。
以下为中海地产2015年中期业绩会现场问答整理实录:
现场提问:为什么提升全年合约销售的目标至1800亿港元?未来的并购有没有确切的目标或者地区?有没有在看的项目?另外,人民币贬值对公司债务有影响吗?未来会不会因为人民币贬值而将债务转到人民币市场?
郝建民:关于我们的销售目标,在年初3月份公布业绩的时候,我就跟大家讲过,当时设置1680亿港元为全年目标时,并没有考虑到注资所带来的一些资源的调整和变化。
公司现在根据注资完成以后的情况,把全年目标调升到1800亿港元。全年的可售资源是2800亿港元,以中海过往的销售完成比例,大概有70%到80%的去化率,公司对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有信心的。
至于并购,此前我也介绍过,中海的发展,自然增长、联合、并购三个模式会保持一定的并举,过去我们有并购过,也有联合过,公司这么多年的自然增长也是稳步提高的。至于现在是不是有目标,很抱歉,目标肯定有,但实在是不能跟大家说,也不好跟大家再介绍太多,可以讲这是核心的商业机密。
另外,近期人民币的波动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人民银行也就有关的问题回答了大家的一些疑问,甚至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判断。我相信官方的传媒其实把你们很多有质疑的地方都回答了,我要回答你什么问题呢?就是对公司的一些影响。我在前面也介绍过,公司一直保持着双平台、多币种的融资,这是我们过去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有的很强的竞争优势。
中海通常会在各种币种经营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到公司在经营方面所能承受的压力和风险。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公司的管理层会经常地做一些压力的测试。通过这些压力测试,我们认为人民币近期的这些波动是在公司的经营范畴之内可控的,请大家放心,没有什么所谓的风险和危险。
为什么我这么讲?大家也知道,中海手头也持有大量的现金,都是港币和美元,另外大家都知道我们在港澳的投资量也很大,这些都是我们认为风险是可控的一个因素和基础。所以我们认为虽然有风险,但是整体是可控的。
现场提问:我想问一下中海物业上市的具体进展,在最近要分拆上市,诉求主要是什么?招股书里面有说到中海物业未来是要内生扩展,意味着路径和万科、彩生活的路径不一样,公司选择内生扩展主要是为了什么?
郝建民:我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说一个抱歉,因为能讲的都已经披露了,都在我们公告的有关新闻当中,不能讲的也就不能说了。物业这件事情都在进程当中,一旦有新的消息,有更新的一些进展,我们会及时地跟各位关心和关注我们的朋友沟通。
现场提问:报告说这次注入全部完成大概是有900万方的资产,我想知道5月份完成以后,今年上半年给中海的销售额贡献是多少?因为注入的资产比较多,调整的目标其实上升的幅度并不高,就100多个亿,是不是相对保守了一点?预计下半年这些注入的资产可以为中海贡献多少销售额?
郝建民:大家都知道,我们是5月份完成的注资,实际上上半年的销售额当中,只有5月份和6月份的数据是算进去的,两个月有近30亿港元是注入以后带来的销售规模。
现场提问:现在内地的房企都在谈转型,包括处于一线的万达、万科、绿地,但是中海却很少看到有这方面的动静,想问一下管理层对转型或者改变怎么看?公司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打算?与中建之前21个月的整合有没有影响到中海在这方面的部署?
第二个问题是,中海的人一直都是其它房企特别喜欢挖角的对象,而且这个现象一直还在持续,公司对于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能不能介绍一下,以及我们怎么应对这些房企的挖角?
郝建民:其实过去几次的业绩发布会,记者朋友都有问过关于转型、关于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我都很清晰地给大家表露出来了,我们还是不熟不做。但是我从不反对或者回避公司的改变,一个企业的变化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增强,不改变就不会有更多的机会,也不会有更多的发展,但这跟转型是两件事,公司自身能力和自身竞争力的水平提高,是求变的一个基础和条件。
目前不论是董事会还是管理层,大家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还是要做好我们的主业,中海从来都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是一个朝阳行业,还有很多的机会,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觉得还有更多的机会。我从来不评价别人,反正我们目前还没有往哪儿转型的方向。
至于整合,我们整合得非常好,很顺利,公司内外的交接、磨合、融合得非常融洽,以至于对我们业务的发展全部带来的都是正能量。
至于人才方面,一个企业在一定比例内的人员流动是很正常的,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流动更快,大概半年你们就换一次新面孔,我差不多每半年跟大家见一次面,但是每次看到的基本都是新面孔,所以要讲稳定,你们那儿应该比我们还不稳定。所以请放心,我们很稳定,公司业务的增长还是有保证的。
现场提问:公司上半年拿地只有全年目标的1/4,下半年的拿地规划是什么样的?重点会在哪几个城市?
郝建民:关于公司的土地储备计划,上半年没有考虑到注资完成以后带来的900万平方米的土地,新吸纳了226万平方米的储备。我在年初给出的目标是年内新增1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目前没有变化。下半年中海会继续寻找适当的投资机会,方向肯定是有,但是还是过去那句话,不好跟你们介绍得那么具体。
沈建光股市保卫战,我们输不起
九龙仓业绩会:对绿城的精神投入远超过金钱投入
2015-08-19
中骏置业业绩会:看好产业地产 下半年销售才发力
2015-08-18
卓尔的互联网计划 牵手1号店创始人打造“云市场”
2015-08-18
绿地集团整体登陆上交所 张玉良资本布局隐现
2015-08-18
宝龙地产2015年上半年收入47.28亿 同比增加6.9%
2015-08-18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