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朗诗如何以19个绿建三星抗击雾霾?
来源: [ 朗诗绿色地产 ] 时间: 15-03-04 22:14
评论
近日,柴静独立制作的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再次引发全社会关于雾霾的舆论狂潮。在纪录片中,柴静揭露了许多关于雾霾的真相“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但柴静纪录片中提到煤和油的过度消耗正是雾霾的主要成因,提到机动车的迅速增加,提到煤油的缺乏清洁,提到排放的缺乏控制。
但柴静没有提到的是,中国火热滚烫的房地产业又给全社会贡献了多少雾霾?
根据世界能源组织发布的能源报告,到2030年,中国总能耗将达到58亿吨标准煤,其中建筑能耗达到15亿吨标准煤。而在我国已建房屋中97%以上都属于高耗能建筑。以供暖为例,我国集中供热1次能源消耗的煤,高出同纬度欧洲国家1倍。几乎每一座新建筑都意味着能耗加大、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
那房企又该在这场雾霾攻防战中做点什么呢?
绿色建筑破解雾霾困局
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有房企开始涉足绿色建筑领域,注重建筑的绿色节能,减少建筑的能耗,朝着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以中国领先的绿色科技地产开发和运营企业朗诗为例。自2004年始,朗诗便专注打造健康、环保、舒适、节能的绿色住宅,相继开发了40多个绿色项目,开发总面积累计700多万平方米,遍布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成都等十多个长江流域主要城市。
从最早的“三恒产品”,到“户式化产品”,再到最新的“被动房”,朗诗在建筑节能领域也不断进行绿色进阶。其开发的绿色住宅大多通过外围护系统、新风系统等技术,使建筑节能率保证在65%-80%,且100%采用可再生能源。以朗诗现有项目计算,每年约可节约能源5000万KW·H,CO2减排量约5万吨/年。此外,朗诗建造开发的布鲁克被动房与传统住宅相比,能节省70-80%的能源。这对因能源过度消耗和能源结构不合理而陷入雾霾困境的中国,无疑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背后是朗诗对产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的极度重视,13年来,朗诗在绿色建筑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目前朗诗的绿建科技平台由位于上海的朗诗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院)、朗诗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技术公司以及位于浙江长兴太湖之滨的朗诗绿色建筑研发基地(住建部华东地区示范基地)共同构成,有30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拥有建筑技术领域的专利130多项。
今年2月1日,朗绿科技公司正式成立,朗诗将通过整合原朗思、慧居等公司在绿建科技领域的技术、品牌、核心竞争力等优势,搭建绿色科技全产业链平台。在抗击雾霾方面,朗诗也将投入更多科研力量。
19个绿建三星构建绿色内涵
朗诗同时也是19个绿建三星项目的获得者,对于深陷雾霾迷局、能源过度消耗的中国来说,也颇具现实意义
作为目前我国建筑业最高水平的绿色认证,绿色建筑标识评价认证有着完整严谨的评估过程和考核程序,对申请者的资质、达标项目把关也极为严格。朗诗的19个三星认证,在惟销售额至上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可谓不是一个异数。
据介绍,对一个项目进行绿色建筑标准的申报,需要经历“前期筹备、图纸设计、采购建议、营销辅助、施工控制和后期运营”6大流程。
前期筹备作为整个申报工作的“重头戏”,工作内容也最为繁复。通常来说,前期筹备要经历“拿地评估、启动会、规草会和水平会”四大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涵盖了大量繁琐的工作,申报团队必须出席每个环节的每一场会议。
以拿地评估为例,整个申报团队需根据所拿地块的相关情况,出具详细的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需要对每一项技术指标及经济效益进行考量。其中,对于住宅防霾的技术指标,团队成员更需要逐一进行评估。到了水平会,申报人员则要对照相关要求落实具体细节,使所应用的技术能最大限度体现朗诗产品价值。这些无一不是对团队耐性及细致程度的考验。
然而,要顺利通过评审,对于绿色标准的严格遵循一定要坚持到将钥匙交到客户的那一刻。在采购建议阶段,从建筑外围保温性能、房屋气密性到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团队成员事无巨细,以保证施工控制阶段严格按照绿色标准进行。交房后,为保证客户有良好的居住体验,团队将继续对房屋设备进行调试。
“申报绿建三星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企业品牌构建的重要内涵之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绿色建筑的认证价值在于搭建一个整合平台,帮助开发商降低投入,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价值。
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为精细、全面、严格,也对参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团队信心满满。“我们将会为更新的标准做更为充分的准备,为客户带来更为宜居的住宅产品,为社会带来更加节能的。”
李慧勇首周即降息意义非凡
叶 檀比去库存更重要的是什么?
借力混改国企陆家嘴纳新 上海前滩区域产业带急待起步
2015-03-03 23:46
澄清公告中的过剩烦恼 碧桂园欲分拆酒店资产上市
2015-03-03 23:44
裁员大爆炸 万科传闻背后的房企艰难时代
2015-03-03 23:42
中信接手青岛博雅华府 北大资源整合获利24亿
2015-03-03 22:07
2月销售83.9亿 万科称融资能力成企业发展分水岭
2015-03-03 21:19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