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美元本位制下的货币困境

观点网

2015-03-04 10:23

  • 人民币近期贬值压力,外贸出口困境,资本流出加快等等冲击都已明显显现。因此,抓紧时间,积极寻找应对之法是防范风险所必需的。

    人民币近期贬值压力,外贸出口困境,资本流出加快等等冲击都已明显显现。因此,抓紧时间,积极寻找应对之法是防范风险所必需的。

    沈建光 本轮美元上涨是否会开启美元本位制以来的第三次强势升值存有变数。但毫无疑问,一旦美元走强势头明显,其对新兴市场、全球汇率、商品、股市以及对实体经济传递的影响都将是显著的。

    仅就中国而言,人民币近期贬值压力,外贸出口困境,资本流出加快等等冲击都已明显显现。因此,抓紧时间,积极寻找应对之法是防范风险所必需的。

    笔者认为,面对今年以来美元可能走强的局面,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短期内稳定汇率和稳定经济,避免资金大幅流出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看到,美元走强已使得中国经济面临如下挑战:例如,人民币持续对美元贬值。但从一揽子货币来看,尽管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明显,但对于其他货币却保持升值态势,总体上中国整体竞争力有所削弱。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资本流出压力也有所增加。

    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应该实现一次性大幅贬值以抵御危机。但对此观点,笔者存有不同意见。笔者清晰记得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不久,美元走低之际有关是否应该持有美元国内曾有过一次激烈争论,当时激进的观点则认为,中国应该一次性抛售美元与美元资产,这种言论给当时的外汇管理部门造成了很大压力。事后来看,美元正处于从最弱期间反弹前夜,其后几年美国复苏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为强劲的,如果当时缺少定力采取极端行为,可想而知,今日的损失极为惨重。

    回归当下,同样道理,如果当前坚持人民币一次性贬值,笔者认为,不仅从效果来讲,很难如愿,毕竟在全球需求疲软之下,贬值对出口企业帮助有限。而且从信心层面,大幅贬值难免会削弱市场信心,进而引发更大量的资金外逃压力,加剧危机局面。因此,保持定力,短期稳定人民币贬值预期,将今年对美元贬值空间控制在6.3-6.4之间,适度贬值是权衡后的选择。

    第二,更多稳定经济的举措应该相继推出,以稳定基本面情况。当前中国正面临弱增长、低通胀、高利率的局面,如PMI指数连续两月回落至50%分界线以下,发电量回落、工业生产品价格下跌、以及房地产销售遇冷等现象更是值得警惕。与此同时,1月CPI更是罕见的回落至0.8%,2月恐怕也将维持1%以下的较低水平。,虽然笔者并不认为今年中国经济会陷入通缩,预计全年CPI或将达到1.4%,但实施一系列降准、降息确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中性的货币政策。

    可喜的是,央行已在二月初推出了全面降准,2月底已经推出了降息,是应对经济通胀双下滑的及时举措。央行能够及时行动并对降息做出解读,都是更好的与市场交流,有助于传达政策意图,落实政策效果。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今年内央行还有必要继续推出二次降息、四次降准,以促使货币政策回归中性。

    此外,应对海外复杂多变的情况以及改革对短期经济下滑的冲击任务艰巨,需要加大财政放松力度以稳增长,建议今年财政存款能够减少1万亿支持民生,且加大财政赤字占GDP水平,增至2.5-3%未尝不可。

    第三,加速改革,以增强市场信心,为持续增长寻找动力源泉。一般而言,前几轮美元走强出现危机的国家都往往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前期美元泛滥导致这些国家尽情享受资本盛宴的好处,往往将改革搁置一边,其后国际环境瞬间改变,资本撤离成为诱发危机的契机。从这一角度而言,经济体是否健康是衡量危机是否会爆发的重要标志。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还需适时推进。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际便撰文发表过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探讨过美元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央行也在近两年积极通过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以应对困局。令人欣慰的是,不难发现,相比于以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大多是来自中国内部的声音,如今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质疑美元霸权,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命题已非中国的一厢情愿,反而有着更为强烈的海外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当前人民币走向世界正面临良机,加速推进人民币步入国际储备货币行列正当其时。

    沈建光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沈建光    

    审校:劳蓉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