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等待时机
来源: [ 2014.7-8月刊 ] 时间: 14-09-14 17:30
评论
“龙湖现在要做的是‘高筑墙、广积粮’,在此期间更精细化管理,吸引及培养人才等待时机。”
经历过略显波折的2014上半年后,龙湖地产的后续工作重心依然是去存货、扩合作、持商业,与年初锁定的焦点并无太大差异。
据龙湖地产品牌与营销总经理袁春透露,公司首4月没有全新项目面世,老项目新推也很少,市场观望情绪累积,存货去化相对较慢。
从5月开始,苏州时代天街、济南名景台、北京滟澜新宸等全新项目及老盘新货值陆续推出,较存货有着更好的区位,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果。
谈及全年目标,袁春含蓄地表示,公司全年可售货值近1000亿,今年新增供货约600亿左右,其中的新增供货大部分将在下半年推出。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供新货和去存货的结合,实现积极去化。
上半年以来,龙湖在扩合作方面亦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与渣打银行为主的一组投资者签订了约1.24亿美元协议,共同合作开发重庆观音桥拓展区鹞子丘地块。据悉,这也是龙湖地产首次与境外基金进行股权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龙湖已经至少拥有四个合作开发项目,分别是和绿地合作的北京昌平沙河区域的滟澜新宸,和中青旅合作的北京司马台长城的长城源著、和海外基金合作的重庆红旗河沟项目,以及通过部分股权收购来进行合作开发的佛山项目。
在商业地产方面,2014年龙湖的天街购物中心将迎来突破年,年内将有4个天街项目陆续开业,分别位于成都、重庆、杭州、北京。
据袁春透露,未来2-3年,杭州金沙天街、成都金楠天街、上海虹桥天街、北京时代天街等项目将陆续入市。目前龙湖商业总面积达到76万平方米,还有70多万平方米在建,保持每年1到2个商场开业,保证每年租金复合增长在30%左右,并用15年的时间,让商业租金收入在总利润占比从现在5%左右,提升到25%左右。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龙湖地产品牌与营销总经理袁春的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拐点、崩盘的观点越来越多,您怎么看这样的说法?对于未来市场有怎样的预期?
袁春:短期内行业呈现一段时间的成交增幅放缓,并在不同区域呈不均衡波动态势,但优胜劣汰是市场的规律,在人口聚集的高价值城市依然有机会。
长期看,公司始终看好中国房地产前景:住宅过剩是局部现象,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和中国城市化进程趋势并没有改变。当前中央政府推进双向调控、增加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房产税的讨论及试行等措施也在引导行业更加规范发展。
对于有品牌、有口碑的大型开发商而言,是挑战更是机会。龙湖现在要做的是“高筑墙、广积粮”,在此期间更精细化管理,吸引及培养人才等待时机。
观点新媒体:在市场下行的时候,价格是否刺激成交的唯一因素?除了价格之外,企业还能从哪些方面提振销售?如有需要,龙湖会不会调整旗下产品价格?
袁春:价格并非刺激成交的唯一因素,公司始终积极探索适销对路的高品质产品。5月,公司在苏州的首个项目龙湖·时代天街开盘,当月认购金额近10亿元,创造了5月苏州商品房市场金额、套数、销售面积三冠王的佳绩。6月,北京沙河板块龙湖·滟澜新宸推盘,刚需客户需求强烈,当日去化九成。
公司一贯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应对市场,会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随行就市,贴近市场,保持平稳。如果部分城市限购政策逐步放宽,我们也会抓住可能的窗口期进行去化。
观点新媒体: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一直不畅通,公司的融资有无受到影响?如何应对今年的资金及金融变化?
袁春:公司在今年3月签订一笔约港币29.25亿元的五年期定期贷款,为当时内房企业年内获得的年限最长、金额最大的一笔银团贷款。为了对冲汇率风险,公司又于5月发行20亿元人民币优先票据。这是公司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也是全球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4年期点心债,为市场设立了标杆。同时,龙湖对于公司现有非人民币负债,实施50%的掉期策略,对冲汇兑风险。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龙湖今年的融资并未受市场过多影响,依然保持了低成本、多渠道的融资的优势。截至目前,龙湖拥有来自四大行的信贷融资总额约人民币560亿元,其中370亿元未提取。
截止到去年底,公司平均借贷成本6.58%,继续保持行业较低水平。龙湖的净负债率仅为57.9%,手头现金达人民币146.8亿元,财务状况非常稳健。未来,公司将严格管控各项负债指标,保证财务安全。
观点新媒体:今年市场出现了分化的情况,房地产企业应该如何稳定销售,保障增长?龙湖前五月完成全年目标三成,未来会如何提振销售?
袁春:公司首4月没有全新项目面世,老项目新推也很少,市场观望情绪累积,存货去化相对较慢。从5月开始,苏州时代天街、济南名景台、北京滟澜新宸等全新项目及老盘新货值陆续推出,相较存货有着更好的区位,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果。重庆龙湖截止到6月25日,在6月实现认购金额突破20亿,半程领跑重庆楼市。
公司全年可售货值近1000亿,今年新增供货约600亿左右,新增供货大部分将在下半年推出。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供新货和去存货的结合,实现积极去化。
观点新媒体:龙湖年内是否还有其他完善布局的计划?从主要聚焦于招拍挂到协议收购,是否意味着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北京多个项目采用合作拿地的方式,是否是扩合作策略的深化?
袁春:集团聚焦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未来仍将关注年销售额在400亿以上的高能级城市发展机会。
广东和南京都是龙湖战略目标地区,对于公司完整业务布局有着重要意义。以南京为例,该地产业、人文、人口、宜居等都符合龙湖战略选择,是可以长期持续发展的高能级城市,也是过去两年长三角市场表现最好的城市之一。
作为新城市的第一个项目,鼓楼地块无疑是非常出众的选择,底价获取地块充分说明了集团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一贯控制成本、理性拿地的稳健策略。
“扩合作”是龙湖今年运营的关键词之一。龙湖的“扩合作”是公司经历了多年全国化布局后,积累了一定的运营操盘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具备了合作开发的可行性,从而让公司有更大余地适应市场的挑战,通过合作方式实现更大利益,提升自有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公司现已经搭建专门的团队“金融资产中心”负责这个方面的工作,不管是基金或是同行,龙湖都会通过股权合作分担风险,合理调配资源,并坚持由龙湖操盘,保证一贯的高品质。
观点新媒体:龙湖在杭州已连续多月没有新货推出,联系市场行情以及在南京等地的布点,龙湖在华东区域的重心是否会转移?怎么看华东区域市场?
袁春:2013年华东区域销售金额114.8亿,占全集团的23.9%,仅次于西部和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是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区域。
除杭州外,龙湖在上海、宁波、常州、无锡、苏州等城市均有项目在售,并在今年落子南京,进一步完善在华东的布局。
杭州未供新货主要是基于销售节奏的考量,去年杭州龙湖·春江彼岸单项目销售39亿元,排名龙湖集团各项目销售金额之首。
年初,杭州局部出现波动,但龙湖所在的滨江和丁桥板块价格始终平稳,龙湖春江彼岸年初至今已经销售了近5亿,预计上半年可以清盘,下半年在同一板块更好位置的文体中心也将推盘。集团仍然看好华东地区的长远发展,继续深耕华东市场。
观点新媒体:度假地产面临同质化现象,龙湖对“山海湖”系列的考量如何?
袁春:2011年,龙湖推出“山海湖”度假产品系,正式打入旅游度假地产。4年以来,依托自然景观资源及自身产品研发能力,龙湖在旅游度假地产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布局涉及成都、烟台、云南等诸多省市。
2014年,龙湖再度创新旅游地产,在北京推出全民度假产品龙湖·长城源著。一方面,龙湖首次在一线城市布局旅游地产,完善旅游地产布局;另一方面,也是龙湖跳出通常旅游地产造概念模式,采取与旅游巨头中青旅合作的跨界模式。公司在密云开发的古北水镇被视为“类乌镇景区复制第一单”,今年5月试营业以来,仅五一三天就接待游客5.9万人次。
龙湖通过与中青旅的强强联手,在不同业态间形成高效率的互补。
观点新媒体:在楼市下行大背景下,龙湖商业地产有怎样的发展目标和扩张动作?
袁春:“自持商业”是集团发展战略之一。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集团商场租金总额6.7亿元,扣除营业税后租金收入6.3亿元,较去年上升31.3%。龙湖的销售回款率优于行业10%以上,而销售回款的10%恰好是龙湖每年投入商业地产的上限,因此,龙湖依靠优于行业的回款管理,对冲了商业投入的现金压力。
2014年起,集团旗下天街购物中心将迎来突破年,年内将有4个天街项目陆续开业。
长期来看,龙湖仍将稳步投入商业,并进一步完善全国布局。未来2-3年,杭州金沙天街、成都金楠天街、上海虹桥天街、北京时代天街等项目将陆续入市。
目前龙湖商业总面积达到76万平方米,还有70多万平方米在建,保持每年1到2个商场开业,保证每年租金复合增长在30%左右,并将用15年时间,让商业租金收入在总利润占比从现在5%左右提升到25%左右。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地产立场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