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在楼市低迷的大背景下,不少房企开始加快一手卖货,一手找钱的步伐。
才刚刚公布了2014年上半年业绩的碧桂园,马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融资计划。
8月27日晚间,碧桂园公告称,公司拟进行15:1供股,高至31.8亿港元的融资用于为现有债务再融资及作为公司一般营运资金。
届时,碧桂园将按每持有15股现有股份的股东获配发1股供股股份的基准,以每股供股股份2.50港元的认购价(于接纳时悉数缴付),发行最少1,271,988,736股供股股份,最多不超过1,272,188,736股供股股份,借此融资最少约31.8亿港元(扣除开支前),最多不超过约31.805亿港元(扣除开支前)。
据估计,此次供股的所得款项净额最少约31.541亿港元,最多不超过约31.545亿港元(经扣除所有估计开支)(基于本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数目)。
而碧桂园大股东兼副主席杨惠妍及其父兼公司主席杨国强持有的公司已承诺参与供股,涉及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59.49%。
并且,由于预期公司于10月中才获得供股款项净额,联席包销商高盛及摩根大通将延长碧桂园本金总额4亿美元为期三个月的过渡性贷款,使其可于到期前偿还该优先票据。
供股融资大法
相比于此次较大的融资数额,碧桂园再度发起融资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国泰君安的分析师余立峰对观点新媒体称:“首先,碧桂园需要新的一笔融资替换将在2014年9月10日到期的3.75亿美元11.75厘优先票据。”
“其次,很明显碧桂园要用借新钱还旧债的方式,以降低负债比率。”
而另一熟悉资本市场的分析师则称:“如果公司多次配股,投资者就会不看好。好在碧桂园的供股不是特别紧密,最近一次供股融资在2012年2月29日,距今已经有两年多。”
“再加上碧桂园业绩也比较平稳,折让较高,最终成行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相比于国泰君安等的乐观,美银美林在碧桂园公布这笔融资不久后,发布研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其分析认为:虽然杨国强、杨惠妍两父女承诺参与此次的配股融资的供股,但此次配股涉及现有已发行股本高达59.49%,而碧桂园拟15供1供股,集资31.8亿元,占经扩大后股本7%,因此其每股供股价较其账面值折让达20%。
美银美林认为,其实碧桂园亦可以透过削减建筑开支等方式来达到减低负债的目标,最终,考虑到碧桂园供股摊薄的影响,美银美林最终决定下调碧桂园每股盈利预测。
32亿救急“负债”
看起来,此笔融资值得注意的就是,除了将用于为现有债务再融资和一般营运资金外,碧桂园此举仍“别有深意”。
港股分析师余立峰分析称:“借新钱还旧债可以把碧桂园的净负债降低,进而提高公司的评级为公司日后的降低融资成本。”
在上周碧桂园的中期业绩会上,其4月初履新的首席财务官吴建斌就明确表示,碧桂园负债控制坚持的原则就是“稳健”,将始终在合理负债率范围内拓展业务。
“碧桂园截至2014年6月30日负债比率为67.1%。而负债水平上限是70%,这是对市场的承诺。”他当时如此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上半年碧桂园共有22个全新项目开盘,未来7-12月中碧桂园计划推出37个新盘。截至2014年6月30日,碧桂园共有209个项目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开发经营权或土地业权之建筑面积约7568万平方米。
很显然,要同时管理并操作如此多的项目和地块,即使已经跻身千亿房企的碧桂园依旧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数据显示,碧桂园上半年可动用现金约为244.3亿元,约占总资产的10.1%。但是应付款却由2013年年底的309.1亿增至如今的344.9亿元。这其中包括,上半年在江苏、广东等地买地花去126亿元的土地代价。
因此,除了上述供股融资,碧桂园同样在5月份连发两笔共8亿美元债券,其融资成本都在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