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淮: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为了保证后面巴曙松博士的演讲时间,我只讲10分钟。
今天大会给了我一个奇怪的题目,该不该拯救房地产?我三天三夜没睡觉都没想明白。房地产怎么了,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是那些省部级以上的高官。今天上午单伟豹先生讲到,他强烈不认同这个下行通道,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为什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面对这样一个市场的产业需要拯救?想不明白,不知道为什么要拯救。中国的社会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住房正在成为人们消费需求弹性最高的一个指向。说一个专业的词,一个年轻人挣3000块,买不起房,他每月只能拿出600块租房。当他收入增长到4000,收入只要增长33%,他每月可以拿出1200用于解决自己的住房需求。收入增长33%,他的住房消费能力可以增长100%。我们大多数的城市居民正处在这样一个高弹性、高敏感阶段。经济学怎么就发现人们不同的消费有不同的敏感度和弹性?比如说老板提拔你,让你从财务总监到集团副总,收入增长30%,你吃饭也增长不了30%。因为它处于不敏感、无弹性阶段。一个社会收入高敏感、高弹性的需求指向的产业需要拯救?我不理解。
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刚刚拉开帷幕,走过初期而已,我们不过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开了个奥运会,上海开了个世博会,把沿海几个大城市的基础设施脸面上的工作做到位了而已,我们的二三线城市还严重滞后于现代化、国际化、区域经济中心的水平,老百姓的步伐还停留在脱困阶段,就是北、上、广、深这两年到城里看海的故事也不断流传。国务院今年上半年开的常务会提到,未来10年大规模改造我们国家城市的地下市政管网、基础设施。刚刚拉开帷幕而已,你就不得了了?这个产业为什么需要拯救?我不明白。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老百姓的利益诉求正在从提高收入向提高收入与私人财富的累积并重这样一个阶段过渡。什么叫全面的小康?就是大多数人有产的小康,人人都在从无产阶级向有产者阶段进发,这个过程中的房地产业需要拯救?我不明白。
提出这个话题的人,他们心里头意识和没意识到的是希望拯救那些在新常态的市场经济下不能存活的个体。他说你看我这个企业资金链都紧张了,我高价拿了地了,我的销售都减缓了,我的资金链都要断了,所以要拯救这个。这叫常态,春夏秋冬不能适应,只能是春天或者夏天存活的个体,你可能是这个群体素质进化过程中第一轮就要被淘汰的。也可能你希望拯救的是那个旧体制下已经远不能适应深化改革要求的土地财政,中央与地方的税负关系,或者我们现在的土地制度。你说地方政府都活不下去了,你得让他卖地为生,这是需要改的,不是需要救的。
有没有需要救的?有。哪些需要拯救?我们的政策体系。过去10年,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政策体系是严重滞后,对客观规律的主动把握严重不足。如果我们在今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不能够把握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脉搏,那么我们永远不能够在这个市场经济里头成为一个主动改变者。
过去政策体系有4个重要的缺陷。第一大缺陷是不断强化政府权力,背市场机制的力量而行。仔细想想,过去10年,我们这个博鳌房地产论坛每年都在讨论这个,一上台说下一步出什么政策,说了10年,这10年真正影响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一因素是什么?决定着我们房地产业的成交规模、价格、空间分布、买房的水平是什么?是国五、国八、国十条,还是市场经济?是市场。市场顽强地按照它的自有轨迹运行。第二个是高成本低效率,滞后性、主观性、被动性明显。第三,没有在改革问题上做任何动作,包括政府土地制度的调整、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的调整,以及城市结构的调整等根本问题上,总是以维持退烧药能治病。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说我刚才说到的,我们有些政策还是起到作用的,比如说抑制投机性需求,比如说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比如说完善保障体系起了作用,但是这些起了作用的政策,事后想也是低效率和高成本的。这几项需要改造。十八届三中全会说了个关系,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我们新一届政府正在逐步走向市场主导。刚才有人说为什么取消限购,这是救市。在我们媒体中颇有这样的言词,不断有记者问,取消限购能对市场有多大刺激作用。错了。取消限购是因为它没必要存在了。什么时候才需要限购呢?限购的最初动因是抑制投机性需求。只有在长期持续的供不应求的时候才需要限制需求,春运的时候才需要限制,每人只能买两张火车票。火车票富于的时候,有黄牛党买火车票吗?当你血压不高,你吃降压灵干吗?限购和救市没什么。第二个需要拯救的是金融体系,在过去一些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喝水担水吃,三个喝水没水吃。中国缺钱吗?中国从进入21实际第二个10年已经是资本外溢的国家,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权人。前两天王健林见CNN的记者,他跟记者说,你回去问你们老板CNN卖不卖,你要卖我就买了。缺钱吗?缺的是融资的渠道。银行本来就是最保守的货币供应者,房地产就不应该靠它吃饭,或者主要靠它吃饭。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得明明白白的,大力发展债市,发展直接融资,这样一个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日益蓬勃发展,过去10年是,今后10年还将是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发展。我们这个产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未来10年、2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第三个需要拯救的是改革。10年来,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产业没有得到多少改革的红利。在土地制度上市场化的程度有多大进展,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形成得怎么样?如果说要拯救房地产业这个事成立,就是把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定的60条改革扎实稳健,积极快速推进,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