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乍暖还寒 标普再度警示房企流动性
作者: 梁嘉欣     时间: 2012-09-20 01:25:37    来源: [ 观点网 ]

海外银行的流动性有所改善,但受欧美市场的影响,今年的融资成本会比去年略高。

  观点网 梁嘉欣 房企似乎又迎来了资本市场短暂的窗口期,开始新一轮的配股融资、发债,现在就有龙湖、花样年等等。

  9月18日晚,龙湖地产正式宣布启动以旧换新配股融资,融资规模约4亿美元。9月19日,花样年亦宣布建议发美元优先票据,并已获准新交所上市。

  “目前确实有一波债券融资热潮,因为今年以来利息水平达到历史较好的水平,而且融资成本亦有所改善,所以吸引了一些公司,预计融资的动作还将会延续”,在9月19日的标准普尔电话会议上,标普信用分析师符蓓如此表示。

  但她亦指出,股票融资则由公司自身的特殊情况决定,如龙湖基于需要增加流动性的考虑做配股融资,但这并不代表行业的趋势。

  至于海外银团贷款方面,比上半年略微放松,因为海外银行的流动性有所改善,但受欧美市场的影响,今年的融资成本会比去年略高。

  “我觉得这对信用比较好的公司来讲,能够在海外获取比较好的机会做海外银团的贷款和融资。但资质比较差或规模比较小的开发商,对此还是比较谨慎。”

  两极分化持续

  近期,有不少房企开始试图通过拓展海外融资平台,实现海外扩张,最新一例就是金地收购星狮地产,而在此之前还有万科、中粮等等。

  符蓓指出,这些可能只是今年国内大型房地产市场收购的一部分,海外扩张对每个公司来说都是一个中长期的希望,但并非是现在的主流。

  “我想可能更多是融资渠道的问题,因为现在国内对房地产的打压,造成国内融资平台有很高的限制,很多年A股房地产商不能够配股。反而香港这边机会比较多,从短期来讲还是融资方面的需求。”

  符蓓更称,房地产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大部分中资发展商还处在激进扩张的阶段,最近也出现了很多拿地的行为。所以,发展商存在融资方面的需要。

  进入下半年,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也更为强烈,而且推向市场的土地项目也较上半年有所密集。符蓓指出,目前地方政府有通过增加土地供应量从而刺激财政收入的态势。

  “截至8月底,很多开发商的销售情况还是不错,基于现金流充足、流动性转好及银行贷款的支持,很多开发商确实有能力进一步扩大土储。”

  但符蓓还是做出提醒,希望企业还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量入为出,在信用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拿地,如果太过激进,将来或对公司的信用质量会造成威胁。

  她亦指出,今年仍是两极分化持续的一年,大公司目前依然处于行业整合的机遇点上,可以通过进行行业整合扩大规模。

  与此同时,一些评级较低的公司如绿城、上海证大、沿海等,也在通过出售资产获取资金。但小公司仍然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

  债务维持高位

  金九银十已至,但从这半个多月以来的销售表现来看,这个“金九”并不金。

  标准普尔副董事陆枫指出,9月上半月市场销量不及预期,主要因为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内,一些上半年累积下来的刚需购买力已经获得一定的释放,并在七八月有延续。

  另外,基于整体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陆枫称,从目前的销量来看,随着释放的购买力逐渐减少,预计市场接下来也会保持平缓趋势。

  符蓓补充道,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库存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发展商下半年随着拿地节奏的加快,对资金也有一定的需求,因此接下来楼市的供应量仍处于高位,销售价格也仍处于偏弱状态,并料今年下半年销售均价仍有5%的下调空间。

  符蓓亦称,随着价格的不断下行,也会给发展商带来毛利的下降,这会在今年下半年以后逐步体现。“特别是明年,毛利的下降幅度大概在5%左右,当然每个公司的情况不一样。同时,我们预计房地产公司因为继续开发、买地的需要,他的总债务水平会持续往上涨。”

  其续指,在毛利下降,总债务水平维持高位,急于增长的情况下,发展商一些信用数据和指标在明年可能会有转弱的趋势。

  至于房地产调控力度是否会放松,符蓓认为,宏观调控从去年持续到现在已经有一定的成效,政府此时不会放弃或半途而废,且中央还是希望保持调控的成果。但其亦料在十八大以前中央还是希望房地产保持平稳发展的状态,毕竟现时经济面偏弱,政府也没有一个很强的动机继续打压房地产业。



(审校:武瑾莹)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