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时评:房企是否会重蹈错步覆辙?
作者: 王小明     时间: 2010-06-11 23:46:31    来源: [ 观点网 ]

中海、雅居乐的保守有可能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因为房企也可能还是会踏错步、走错路。

  观点网 王小明 房地产市场一直都在上演着轮回的故事,就像买地这么一回事。

  一直吆喝着要在上海加大投资的潘石屹6月11日下午在香港宣布,SOHO中国通过全资附属子公司以22.5亿元的代价收购了一个位于上海外滩的商业项目,这将是SOHO中国继东海广场之后在上海的第二个棋子。

  面对调控之下前怕狼后怕虎的市场氛围,任何一笔敏感地区的土地交易都很能吸引市场的注意,何况像是SOHO中国这样的明星公司。

  细察之下,房地产市场上聪明的恐怕并不只是潘石屹一人,不少房企已经在暗暗吸取08年的教训,悄无声息的在土地市场上进行着“反周期”的操作。

  刚刚公布五月销售业绩不久的万科,虽然其业绩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但在土地市场上万科并没有含糊。公开能获得的数据是:前五月万科在土地市场上已经包揽了35块地皮,这一数目,相当于万科在09年前10个月获得的项目数量的总和。

  另一标杆性的房企保利也不甘人后,在市场成交大幅下滑的五月份拿出了56个亿的资金,斩获了位于成都、上海、中山、南昌等城市的多幅地块,眼前的市场似乎并不成为其拿地的顾虑。

  即便在2008年里被认为吃了不少苦头的富力,在国十条颁布不久的4月底,也冷不丁的就在天津拿了个70亿的地王,几乎把其今年计划拿地的资金消耗殆尽。

  类似的企业还有杭州绿城,北京金融街等等,在2010年上半年的土地市场上,这些房企无疑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

  这种被大多数人理解为“激进”的房企,不由得让人想起2009年的5月,万科副总裁肖莉在出席一场券商策略研讨会上时候说过的话:“万科错失了最好的拿地时机——2008年的3季度”。当时,楼市刚刚从08年救市的呼声中回过神来,处于下一轮房价上涨的准备期,土地市场的情景亦如是。

  现在的市场跟肖莉所言的2008年第三季度何其类似:市场成交处于胶着状态,房价即将步入下行空间,而整个土地市场也已经有那么一点噤若寒蝉的意味。

  这一点从京沪地区4月新政之后的土地成交情况可以轻易看出。5月份,北京有12宗商办与住宅用地性质的宗地出让,有4宗地块因报价未能达到底价而流标,这对地王频出的北京而言并不像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上海的情况也不乐观,开发商抢地的情形早已不见。四月份上海的宅地市场出现“零”成交,五月份虽然成交了66.37万平米地块,但溢价都不高;展望6月,上海通过公告形式正式发布的出让文件中,住宅用地的挂牌公告依旧为“零”。除了一宗将在7月2日出让的徐汇区滨江商办地块,上海近期出让地块也都均为工业用地。

  在这样的楼市成交状态和土地市场环境下,“抄底”显然不是每个房企都敢轻易下的决策。稳健如中海,其上半年在内地土地市场的表现也并不抢眼,虽然中海坚称其今年600万平米的储地计划不会改变。而诸如雅居乐,甚至直接对外宣布了暂停下半年买地的消息。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海、雅居乐的保守就像是08年三季度时候的万科,而现在的万科、保利、SOHO中国等企业,选择了万科曾经没有走下去,而后又感到后悔的“反周期”路线。

  诚然,并不能就此下结论谁是谁非。中海、雅居乐的保守有可能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因为房企也可能还是会踏错步、走错路;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没有最好的策略,只有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策略。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