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的谢强仍然是“抢手货”,包括鲁能地产、华远集团以及不少外资企业、合资地产企业都纷纷向谢强抛出橄榄枝,但结果均被其婉拒。
2004年8月31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检查工作的情况》,要求各地必须于2004年8月31日前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完毕,所有经营性土地今后将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
这意味着,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将退出房地产市场的舞台,“拼关系、拼背景”的拿地逻辑被彻底否定。“价高者得”将成为日后土地市场的制胜法宝。
2005年,因富力集团在北方战略发展的需要,谢强重新回到了富力的怀抱,然而,谢强或许未能预料到此时市场已变,自己已经面对陌生的土地出让市场。
2005年8月1日,北京清河毛纺厂地块正式拍卖,参与现场拍卖的有富力、华润、顺驰、珠江、国融、城建、北辰和胜策等7家房企,经过80回合的激战,华润以25.65亿元的高价胜出,富力在22亿元的节点上无奈退出。
虽然传闻,该地块在正式拍卖的前一天,谢强曾利用其高超的公关能力,与除华润以外其他几家竞买者进行了“协调”,富力甚至愿意向该7家企业支付4000万元现金换取这些企业退出竞价,但该6家企业最后都并未接受。
在那天的竞拍中,谢强每一次竞价都疯狂地按着计算器,直到竞价达到22亿2000万,谢强才无奈向随行人员摇了摇头,放弃了竞拍。
此次之后,惯于拿地的谢强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土地拍卖会再也鲜见谢强的身影。就连媒体前往采访,都被挡在门外,“谢强希望干点实事后,才跟大家见面”。
近几年,富力在北京一直拿地不顺,2007年为获得北京常营限价地亦付出了一番艰辛。为此,富力频繁换帅,希望此举能让华北区域快速发展。彼时的谢强,开始转而关注项目运营和经营重点城市的各方关系。
2010年3月22日,国土资源部表示拟试点招拍挂改革,确保土地供应。4月16日,北京国土局亦表示,将完善商品房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改进只是“价高者得”的挂牌出让方式,将更多的采用“综合条件最优者得”的综合评标方式。
招拍挂制度的改革,似乎将让谢强再次重出江湖。在成功拿下天津津南区咸水沽镇“新地王”后,这位昔日的“拿地操盘手”是否能再续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