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陈小丽 真实世界的戏剧性不会比戏剧中来得少。昨日盛传作为楼市风向标的北京版新"国十条"调控细则将落地,但让各界翘首等来的却是北京市住房和建设委辟谣的消息:并没有发布相关的楼市新政正式批文。
变化似乎总是出现得太快,仅仅在一天前媒体通过种种渠道有板有眼打听到,北京市计划4月28日推出地方楼市调控政策细则,北京的执行细则将以国务院新政十条框架为基准,新政中包括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其中,除三套房及未完税一年的外地人购房贷款基本叫停外,还将对北京本地居民的购房套数限制不超过五套。
不过,北京的这个细则还是"迟到"了,忽悠了我们一回。北京住建部的回应被市场解读为"楼市调控地方各怀心思"。实际上,"新国十条"出台已有一段时日,迫于调控压力,之前房价过快上涨的重点城市积极踊跃表示,正在积极酝酿地方执行细则落实新政,一时间成为全城热话。不过,截止目前,全国仅有青岛一城出台了"十四条"细则,其调控力度和操作性上也并不比新"国十条"有新的突破。
"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上,大家都屏住呼吸等着北京市新的房地产政策的出台。"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在获悉京城延迟出台新政细则后对外界说。
专注房地产多年潘石屹感慨:"我从事了近20年房地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大家操心。我这几天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在潘石屹看来,房地产出现了问题,如果寻找到解决的正确办法,问题就是迎刃而解,会把问题化成为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每年复发一次,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正确的解决办法从哪里来?唯有通过大家参与磋商。
毫无疑问,调控措施会改变房地产市场的情绪,但楼市的高烧何时退去,依然存疑。放眼望去,讨论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文章满眼皆是,用大话西游的台词说,你只猜对了前头,没猜对结局,难怪有种腔调始终认为:中国的房产永远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于是,在一阵又一阵的喧嚣过后,有人如是总结了2010楼市十大乱象:房价在发疯;中央在发愁;总理在发誓;央企在发飚;部门在发傻;银行在发呆;媒体在发问;百姓在发抖;炒家在发笑;老板在发财。现在的房地产问题就如同皇帝的新衣,谁都知道根源所在,可谁又在扮演"孩子"的角色?
如今,调控新政出台已有半月之久,在成交量明显萎缩的背景下,楼市仍然笼罩在不降价的氛围中,大家忍不住追问,这样的局面撑不了多久?潘石屹直言,"目前上市的100家房地产公司中,7成房企的现金流都在100亿元以上,因此这些公司不会降价卖房。如果精打细算过日子,100亿元让开发商扛3年没有问题。"
不过,五一前后各地会出台的国务院新政实施"细则"的消息一直牵动市场的神经,五一向来被冠名为房产销售"黄金周末",拿着钱准备买房的民众虔诚地祈祷:各地房价跌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