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孔艺华 4月27日,国土部通告曾在去年12月点名督办的18宗闲置土地处置进展情况。使得房地产调控的焦点,从“房贷银根”的争论重新回到了曾经一度人人喊打的“圈地囤地”问题上。在招拍挂制度改革的声音下,目前国内的土地市场似乎已经风云再起。
广州:被罚收的地王
在国土部通报全国18宗闲置土地处置进展之后,一则4月14日就已在广州国土局网站挂出的、有关3宗闲置土地回收的公告被媒体挖出,成为了昨天今成广州各大媒体版面上最重要的新闻之一。
该通知寥寥数十字仅指出:穗挂出[2007]第33号、穗挂出[2007]第61号、穗挂出[2008]第2号《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成交确认书》已经解除。同时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也被注销。
在媒体的细查之下,这三块看似普通的地块被挖出水面:原来就是早就引起满城风雨的恒大“天河绢麻厂地块”、鸿荣源“金沙洲地王”还有大名鼎鼎的合生创展子公司——广州艺景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拥有的番禺中心城区南区地块。
前地王被罚款、收回可能还不算意外,近日广州出让的琶洲A12地块被广东电网以5亿元的价格竞得,却又再一次陷入了内定的传闻当中,广州的土地市场似乎从未平静过。
北京:地王迷思
与之相对,北京近期的土地市场也是风波四起。继前几日房山区一块商住地因为报价高而“被流拍”之后,4月27日,北京国土部门相关负责人又透露,将在CBD核心区推出14幅土地,其中可能包括几进几出供地表的中服地块。
这个消息再度引起高度关注原因在于北京近期实施的新的土地出让新政:北京的土地出让将不再遵循价高者得的原则,而是更多采用“综合条件最优者得”的综合评标方式。这条新政被寄予了限制地王产生的厚望。
虽然北京方面表示,上述退出的大批量地块并不会以“价高者得”的方式拍出,而是采取“房企提交竞标方案”地方式出让。但前地王中服地块究竟何去何从,到目前为止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上海:推地故障门
面对各地土地市场上的种种怪象,上海则似乎显得有些手足无措。4月27日,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由于技术故障”,原定于28日出让的4地块挂牌出让时间将延迟至5月7日
上述四幅地块包括浦江镇中心河以南A-1、2号地块;浦江镇中心河以南C-1、2号地块;浦江镇中心河以南A-3号地块以及松江区广富林2-6号地块,其中,松江区广富林2-6号地块与浦江镇中心河以南A-1、2号地块为两幅纯住宅用地,其余两幅地块则为商住综合性用地。
据了解,该等4幅土地截至27日,已共计收得报价超过34亿元。而据透露,这些地块吸引了包括万科、招商、华侨城、新鸿基、和记黄埔等地产大鳄的关注。
目前为止,并不清楚究竟是因为怎样的“技术故障”导致上海地块推迟拍卖,但事实上,上海的土地市场同样隐藏着各种利益的博弈。
二线城市的冲动
二线城市则显示出一番另外的景象。4月28日,合肥成功拍出4幅土地,尽管由于体量的原因,总成交价仅在7亿元左右,但是,其溢价率却令人咋舌。
4宗土地,三宗位于瑶海区地块,一宗位于庐阳区,共计吸引39家开发商进场参与竞拍。其中溢价最低的是瑶海区E1002地块,溢价率“仅”为90.3%。其余三幅地块,庐阳区地块溢价率107%,瑶海区E1004地块溢价率170%,而瑶海区E1001地块的溢价率则已高达325%。
这或许只是小缩影。4月28日下午,天津土地市场传来最新消息:富力地产以70.5亿元的总价拍得了一幅位于天津津南区咸水沽镇的天津新地王,地块总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同时刷新了天津单一项目楼盘的体量记录和最高地价纪录。
尽管该地块折合楼面价后只有2341元每平方米,但是70.5亿元这个久违的高价,已经为市场带来足够的冲击,二线城市正逐渐成长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下一个激烈竞争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