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熊兆

  蜜月期已结束,接连的破发事件或暗示IPO窗口正在关闭

  在短暂且混乱的中国股市,“新股不败”曾是投资者少见的共识。但去年的大熊市却是以中国太保、中海集运、中煤能源和中石油等庞然大物的相继破发为标志。这一戏剧性翻转使得“破发”成为最令投资者恐惧的噩兆。

  很不幸,潘多拉魔盒似乎再一次被打开。9月29日,当上证综指触碰到9月以来最低点时,中国中冶、光大证券、中国建筑这三个今年IPO巨头一同逼近破发点,最危险的中国中冶距其IPO价格5.42仅有9分钱。虽然国庆长假后三公司均随大盘略有恢复,但仍未脱离危险区。

  破发风险的集中到来并无太多征兆。事实上,自今年7月份IPO重启以来积蓄近1年的“打新股”动能使得“新股不败”再次归来:桂林三金、万马电缆等5家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即翻番,大盘蓝筹四川成渝的首日涨幅更是高达203%,而中国建筑以60亿股上市的巨大资金吸纳量居然也录得56%的首日涨幅。

  但中国建筑随后却触发大盘在一个月内近两成的跌势。光大证券与中国中冶的上市恰逢大盘在半年多持续上涨后开始向下调整,新股稀缺性此时也得到初步缓解,而创业板推出已板上钉钉,可谓生不逢时。但这些并非病灶根本所在。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将其归因于国内股市的新股发行定价制度的不合理。6月10日,证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改革后的新股发行制度改善了中小散户“一签难求”、机构凭资金优势获取超额利润的现象,但曹凤岐认为,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基本不成功,其中一个显著的体现就是新股发行市盈率过高,给新股上市后的破发埋下隐患。

  光大证券的发行价对应去年静态市盈率高达58.56倍,中国建筑的发行市盈率为51.29倍,中国中冶A股的发行市盈率也达41.9倍。而目前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仅有约30倍。曹凤岐指出,经历持续半年上涨后,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已不足以支撑高市盈率。

  “一个连交易记录都没有的公司,给予超过二级市场一倍的市盈率,这是一种病态。”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娄刚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指出,上市公司敢于明火执仗与A股市场新股的稀缺直接相关。当新股的发行受到严格审批控制的时候,能打上新股对中小股民来说就成了一种极小概率事件,造成供求的严重失衡。娄刚强调,破除投资者对于新股的迷信,需要打破新股上市的节奏和规模控制,只要符合上市的标准,就应该让企业上市,这样新股就不会成为稀缺资源。

  不过,抛出制度性长期问题,投资者更为关注破发是否意味着今年以来的牛市已彻底转向。

  与A股市场面临破发风险不同。近两个月来更理性的H股市场,内资企业IPO几乎都未能逃脱破发命运。在中冶上市首日即告破发后,10月2日,今年首只内资地产股恒盛地产在香港交易所挂牌,当日即跌破发行价18%。而正在路演预计11月初上市的恒大地产也遭冷遇。有消息称,这个今年发展最为迅猛的房地产商不得不削减原计划融资额10亿至15亿美元到7亿至10亿美元;而此前上市的中国消费概念代表匹克,上市首日亦跌破发行价。

  在中国经济率先在全球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因素”再次赢得投资者的追捧。但最能代表今年经济复苏行情的地产和消费类公司在H股频频遇冷,有可能昭示了一个投资者不愿接受的事实:由追捧期已过渡到选择期。

相关文章

·房地产捆绑地方财政推高房价 09/10/26

·低地价高售价 华侨城估值远超A股同行 09/10/26

·土地与市场:万科金地“季报大比拼” 09/10/26

·名流置业第三季净利润同比下降52% 09/10/26

·龚方雄:不用担心通胀 流动性未泛滥 09/10/2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