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高息债所引发的风暴结束尚不足半年,碧桂园的融资选择再次让人疑虑重重。
观点网 武瑾莹 9月17日,碧桂园再发公告,表示将增加发行7500万美元优先票据,从而使碧桂园本轮的高息债融资达到3.75亿美元。这距离碧桂园发行3亿美元的高息债仅过去半个月。
增发债券
碧桂园9月17日上午公告透露,其于9月初发行的3亿美元、2014年到期、年利息为11.75%的优先票据,已经发行完毕。
9月16日,碧桂园与摩根大通就额外7500万美元优先票据的发行签订协议。摩根大通为额外票据发行的独家账簿管理人及牵头经办人。
据碧桂园公告称,增发的7500万美元优先票据,也是五年期、年利率11.75%。但与此前不同的是,本次7500万美元额外票据发行的价格略高于原有票据,发行价相当于额外票据本金额的100.915%。而原来3亿美元优先票据的发行价为本金额的100%。碧桂园表示,按此计算,本次新增票据的实际孳息率为11.5%。
对此增发高息债的原因,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绮琴女士解释为:"基于发行3亿美元优先票据反应良好,我们决定发行是次的新增票据。我们相信这也反映了投资者对集团之经营模式及财务实力的信心。"
随后,评级机构标普和穆迪先后发表报告称,碧桂园增发高息债不影响其债务评级。
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的时候,标准普尔的分析师符蓓表示碧桂园稍早发的高息债的确受到了市场的热烈回应,不少机构及人士都想持有,因此,碧桂园增持不足为奇。
符蓓称,此前碧桂园发行3亿美元债券时,就曾向标普透露过本次发行的高息债可能最终会高于3亿美元,因此再度增发在标普的预料之中。
符蓓认为,市场对碧桂园发债感到最为困惑的是:为何在国内银行、增发等融资渠道都相对畅通的时候,碧桂园会选择发如此高利息的债券?符蓓坦承,她也未得其解。
银行授信
在此前碧桂园发债之后,高盛发表的评论表示:"碧桂园发行3亿美元5年期高息债券之事凸显了潜在融资问题,碧桂园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中需要发行如此高息债券一事相当令人惊讶,或意味着其无法获得其他融资资源。"
更多的业内人士对"碧桂园宁愿选择发行高利率债券,却放弃从大陆或香港的银行进行贷款融资"均感到迷惑不解。有人甚至认为,这说明碧桂园在银行贷款方面出现了问题。
但符蓓否定了这一说法,符蓓表示,并未听闻碧桂园在银行信贷方面出现问题。据符蓓透露,今年6月,碧桂园刚获得了一笔金额为133亿元的银行授信,但碧桂园并未对外公布此消息。事实上,和国内大多数全国发展的开发商一样,碧桂园今年也获得了不少银行授信。
但同时,符蓓也表示,在对碧桂园进行评级的时候,标普并不会把这133亿元的授信当成有承诺的资金来源。不仅仅是碧桂园,所有获得银行授信的房企都是以此为标准。
事实似乎证明,碧桂园目前在银行信贷方面并不存在问题,其融资考虑仍是一团疑云。
绿城之戒
事实上,高息债的发行稍有不慎对企业会造成较大损伤。但在去年融资渠道处于封闭的时候,银根紧缩、股市封闭,很多企业为了融资过冬才不得不选择发行境外高息债以渡过难关,但在市场回暖之后,大多数企业立即选择解除高息债。
而去年,在高息债泥沼中越陷越深以致差点遭受灭顶之灾的就是绿城。
2006年11月,绿城上市之后,绿城发行了4亿美元高息票据,时间到2013年。
但仅3年不到,2009年4月,绿城宣布要以8.5折全面收回票据。而当时,绿城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140%,2008年年底,绿城拥有17.18亿元的现金和161.18亿元的贷款,而赎回将付出20亿元的代价。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让绿城立即陷入了危机。
有消息称,绿城提前赎回是一项迫不得已的决定。4月20日,绿城成功发行了中海绿城1号房地产投资基金信托计划,该笔融资额达到20个亿的信托计划为绿城带来了18个亿的资金,但这比融资却让绿城违反了高息票据的相关限制约定,即项目公司债务不得超过总负债15%的规定。
绿城中国董事局主席宋卫平就此表示,因为上述高息票据的相关约定限制了公司信托的融资规模等,便考虑将其提前赎回。
尽管绿城中国行政总裁寿柏年声称此举为绿城解脱了枷锁,赢回了融资自由,但这并不足以粉饰绿城为赎回"自由"付出的惨痛代价。据了解,为了这笔18亿的信托融资,绿城要提前花超过20个亿赎回高息票据。此外,信托融资的年回报率为14%,且有非常苛刻的对赌协议,而高息票据尽管高息,年利率则为9%。另外,信托的期限为3年,到期时间更早于高息票据。
绿城高息债所引发的风暴结束尚不足半年,碧桂园的融资选择再次让人疑虑重重。
·地产金融发力 绿城600亿“大跃进” 09/09/18
·中原地产:09年9月地王争霸 市场隐忧再现 09/09/17
·绿城:考虑与国家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09/09/17
·标普:碧桂园评级和展望未受发行债券影响 09/09/17
·寿柏年:二套房贷收紧对绿城影响不大 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