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美国政府听任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继而引发了混乱的局面。资本市场冻结,银行举步维艰,一轮“倒闭潮”似乎迫在眉睫。整个金融体系被恐惧所主宰。导致上世纪30年代独特惨境的美国银行业危机似乎马上就会卷土重来。
但是美国政府让雷曼倒闭是正确之举。当时,美国政府无从知晓情况会有多糟糕,而在挽救面临倒闭的公司时,政府应该宁可失之于不作为。资本主义依赖于规则,而这种规则来自财富的诱惑也来自对破产的恐惧。
实际上,当前的政策目标应该是确保下次当一家主要银行垮台时,政府无需再像雷曼倒闭后那样,为奋力防止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重演而不得不出手干预、并对其它银行进行纾困。
因此,银行的破产制度必须得到改进。要求银行制定“生前遗嘱”,并推动衍生品进入交易所——诸如此类的措施应该可以减小在去年秋季的疯狂之后,市场再度出现严重不确定性的可能性。
此外还需进行系统性监管,以防止过多的金融机构存在同样的漏洞,并防止它们对相关交易机构构成本可避免的风险。
在欧洲和美国,人们一致认为有必要进行此类监管。但这种共识很快演变成争论,其焦点是哪家机构应该成为“超级监管者”,以及此类责任是否可以分摊。这一争论并非当务之急。
当前更重要的任务,是就监管的职责所在给出定论。监管机构是应通过调整资本金要求,来有针对性地防止资产价格通胀,还是只需加强银行抵御崩溃的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有必要展开政治层面的辩论。此外还应就以下问题进行公开讨论:是应该加强大银行的资本金缓冲,使其有能力自行排除险情,还是应该缩减其自身规模,使其在必要之时可以安全地破产。
政策制定者必须坦率地承认这一事实:即存在着这样一些机构,他们永远不可能令人信服地声称,自己将听任这些机构倒闭。他们必须确认自己要对那些机构提供隐性担保,以便为提供此类担保收取一定费用。仅仅就系统性监管和提高资本比率发表模棱两可的言论是不够的。政治家们需尽快出台一项能使金融体系变得更安全的战略。至于责任如何分摊则可留待日后讨论。
译者/章晴
·莫让轮胎特保案变成斯-霍法案 09/09/14
·雷曼死了,全球金融活了 09/09/13
·异想天开的“一美元” 09/09/08
·李开复走出Google幕后 09/09/06
·奥巴马假期 一如既往的奢华 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