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2009年下半年,蛰伏的港资企业和内地民企,不会再甘于让国企独霸。因为在地王所带来的隐性收入中,资本市场的收益才是最大的一块。
2007年的那波拿地潮中,大批开发商一边竞拍地王,一边排着队去香港上市,不仅造就了碧桂园市值千亿的神话,更造就了拿地王—上市圈钱—增发新股—发债或者引入投行资金—再拿地王—刺激股价抬高股价——再圈钱的“地王圈钱模式”。
从2009年6月开始,历史似乎又在重演。6月,金地的第四次定向增发获得了证监会的批准,再次股权融资41亿元。随后,就有了上海赵巷新地王。7月1日,北京广渠路15号的地王产生,就在这一周,A股房地产板块的资金净流入达32.52亿元,房地产指数上涨14.06%,房地产股票周平均涨幅超过10%。
按照天相投顾提供的数据,2009年1~7月,房地产业的融资规模总量已达313亿元,为A股各行业之首,此外,还有5家个股在6月份公布了定向增发方案。
已经上市的地产企业圈钱之后拼命拿地,准备上市的企业也要拼命拿地,为上市后作准备。张永河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王”对这两种企业都是最好的题材。
“对资本市场来说,大家只是要一个地王的说法,很少有人关注其真实情况,因为,现在拿一个地王,等到最终结算,体现在资本市场的时候,最快也要5年之后,可是,你现在还记得,2004年有哪些地王吗?”
就在不久前举行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瑞银集团投资银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还透露,在之前的3周里,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内地房企已经达到12家。“上半年在香港资本市场投资中国房地产的资金达到40亿美元,市盈率由4倍左右提升至目前的15~20倍,甚至25倍。”
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副主席龚方雄也公开表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在海外融资已经有几十亿美元,下半年更多。整个加起来全年可能会超过100亿美元。
业内一个主流的说法是,在本次IPO重启后,已经有超过20家房地产企业计划在A股和H股上市,募集资金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所谓开发商,其实就是卖房子的工厂,如果没有地,那还叫什么开发商呢?如果没有地王,那怎么才能吸引很多人来买你的股票呢?”张永河说,2009年上半年,“抢地王是因为有钱”,2009年下半年,“抢地王是因为需要拿着这个地王,给投资者讲一个好的故事,才能圈到钱。”
·雅戈尔、万达宁波“抢地”18亿地王诞生 09/09/01
·“变色龙” 钟伟 09/09/01
·四川中原:成都一周楼市分析(0824-0830) 09/08/31
·中石油回应20亿团购事件 称系员工个人行为 09/08/31
·观点一周评述:“831大限”5周年反思 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