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时间,深圳建成了自己的CBD。因应城市设计的要求,摩天楼群在这城市中心舞台扎堆:相似的建筑体量和风格令玻璃幕墙包裹下的单体建筑显得整齐划一而失去个性、难以向人炫耀,可能令一些人感到失望。而少数不顾城市设计规划约束的建筑则因看上去特别“拽”而显得有个性,反而显得受欢迎———位置显赫的喜来登酒店就是个例子。“好建筑到底有没有标准?”———当然有。好建筑的空间与场所应当具备高贵的气质、能颐养使用者并令建筑长久,建筑外观的个性飙显则必须对环境作出贡献而不是破坏。
深圳是较早提出城市设计概念的城市。若谈深圳CBD城市设计所因循的主要思想,追根索源正是设计日本东京都厅舍的建筑大师丹下健三先生当年因音乐而来的灵感为新城市所选择的调性。至于后来大众广为接受的“中轴线与双龙腾飞”之喻我想乃是出于对习俗与传统的附会。
仍用音乐作比方,城市设计如同交响乐。香港中环形成的历史久远、风格各异建筑,其“无标题”和“无调性”的丰富呈现令维港天际线参差多态独具魅力,好比音乐流派中的现代主义。而东方现代主义大师丹下健三所描绘的深圳C BD城市规划格局则以形式对称和结构规整为特点,好似音乐流派中古典主义后期与浪漫主义初期的风格呈现。联想到最近在深圳音乐厅的视觉经历:交响乐古典作品相对于浪漫主义和现代作品更能被观众接受,但独奏或协奏曲里出现的乐器独奏部分则可能赢得更多理解的掌声———不是因为哪种音乐更美妙,而是因为观众对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欣赏水平和能力的差别。所以与音乐欣赏所处阶段相似,普通人既有对城市整体秩序的偏爱又渴望追求建筑的个性,这两种诉求同时植根于内心,感觉很复杂。相对于美国规划学者雅各布斯所推崇的分散、随机、易于交流、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设计,目前观众更能理解的是结构严谨、强调形式逻辑的城市规划,但是他们同时也喜欢个性建筑的独奏表演。这种情况与上面提到的深圳音乐厅里严肃音乐观众的欣赏表现是一致的。
相对于深圳CBD里多数同类型建筑的“循规蹈矩”和喜来登酒店建筑群的别出心裁,新落成的时代广场2期建筑群则显得既规矩又有个性。这组以蓝灰色玻璃和银灰色铝板幕墙装饰大厦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是东倒西歪的山墙造成了重力错位感,也不仅是酒店立面单元幕墙所刻画出的晶体般凹凸错落;不仅是写字楼各个方向立面的非连续设计突出的丰富体量,也不仅是抬高的裙楼连廊和倾斜的屋面天际线造成的离奇透视……这组建筑设计的更特别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商业建筑“裙楼+塔楼”竖向上的简单加法组合:建筑的酒店、商场和写字楼三种功能以连贯的体量一气呵成,所以东西立面轮廓分别成为Z形的闭合环。尽管造型特别,但建筑在临街的骑廊设计等方面仍严格遵守城市设计的规定和约束。
时代广场2期的公共空间设计更与一般的对称设计和强调装饰的做法不同:例如写字楼首层入口大堂以天花和墙面的线性肌理构成的不规则面、界定出个性十足的室内空间,延续了建筑的外在特质。倾斜的天花设计深入考虑了街景透视以及各个季节的常年日照关系,构成天花的线状铜板从墙面一直延续到地面,与镶嵌在大理石上的铜线一起形成一个连续和闭合的环状空间。这个空间的构成元素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因为整个场所里完全没有特别为装饰而生的冗余造型。大堂电梯厅的三面墙壁是通高环绕的LED显示屏幕,不亮的时候隐藏在黑色玻璃里面,平时则可以播放丰富的视频信息——设计师的原意其实是希望根据节庆和季节播放不同感觉的多媒体作品,以温情和惊喜触及都市白领的心灵,以取代写字楼等候区常见的冷漠与无奈……这正是现代设计力求达到的“让建筑与人互动”的目的。写字楼示范区走廊里能够随着行人靠近而亮起的“W ELLCO M”显示屏也不是为了炫耀高科技,它显示出的是同样的设计理念。谁说商业场所就不需要人文关怀?上述例子里的空间效果几乎可以与音乐厅媲美,折射出设计对于营造高贵场所气质的贡献,它与装饰材料是否堆砌金银无关,只与设计者的价值观紧密相连,而使用者和观众也应当学会体会和欣赏这样的建筑气质与个性。
·陈淮:城市化决定市场需求 09/04/14
·直播实录:2009城市观点论坛沈阳行(上) 09/04/13
·重庆:喧哗与骚动 08/11/30
·深圳城市人文精神解读 08/07/12
·鄂俊宇 草根精神 0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