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有记者采访,谈及“成功秘籍”,鄂俊宇说得最多的肯定是“客户”两个字,这也许正是鄂俊宇在地产界长青不倒的原因。
鄂俊宇曾戏言,在北京房地产界,每年的明星项目和明星人物实在太多了,自己再去凑热闹就显得有些“俗”,不如追求另类的低调。为了有意识地低调,他硬是把自己浮出水面的头给按了下去。
当然,到了该浮出水面的时候,鄂俊宇同样也没有犹豫,而且不是浮出来透气那么简单,还顺手拿下了北京万柳地区最后的一块黄金地块。加上当年任职光大花园时在万柳地区的开山之作,鄂俊宇对万柳地区的“感情”也算得是上有始有终。
在业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鄂俊宇对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也看得很透,想开了也无非就是:“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干的就是这一行,那就得随时面临这样的风险,就像经营娱乐业就不得不面临‘严打’的考验一样。”
平时有记者采访,每谈及“成功秘籍”,鄂俊宇说得最多的肯定是“客户”两个字,这也许正是鄂俊宇在地产界长青不倒的原因。
鄂俊宇做房地产完全是以一种销售人员的心态,总是在不厌其烦地对客户进行深访,并想方设法地去接触更多的客户,他说希望自己能做到完全不把客户“放在眼里”,而是把他们都放在心里。
这也正是他一直所提倡的一种企业文化——“草根精神”。关于这种企业文化,鄂俊宇是这样理解的: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开发房地产时要特别尊重土地的价值,尊重普通阶层、普通民众,是一种放下身段的平民心态,是一种基于尊重的“草根精神”。
其实,“草根精神”说到底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对这个行业的敬畏之心。一个人如果有了敬畏之心,那他必然会比其他人更加专注、更加虔诚。
然而,客户的需求是层出不穷的,要满足每个客户的需求就只能在“土地”上下工夫,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土地,开发商的追求就是要使土地的价值最大化。按照鄂俊宇的理解,“房地产”这三个字的前两个字应该倒过来写,“地”是首位,然后才有“房”。
所以,鄂俊宇认为房地产是一个“遗憾的事业”,每走一步都会留有遗憾,而解决之道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使土地价值与客户的需求两个因素价值最大化,追求双方一个最完美的平衡。
以下是《观点》对鄂俊宇的专访。
亿城集团董事长 鄂俊宇
《观点》:作为个人,三十年改革给您的最大感触是什么?如何看待在这三十年改革当中自身社会角色的转变?
鄂俊宇:三十年改革是国有经济、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此消彼长的过程,表面上看是资本的角逐,实质上是体制的相互激荡,中国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在持续向商业社会转轨。
每个个体的命运必然被历史的潮流影响,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经历了国有企业、外资公司的历炼,到现在执掌上市公司,我认为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如何运用过去的积累思考,面对新时代新环境的挑战,是我现在的课题。一个人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要被环境改变,而只有前一种能改变环境的人才是对社会时代有贡献有价值的人。
《观点》:应该如何来看中国三十年的市场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在这样两个进程当中,房地产业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房地产业的这种角色是怎样影响到您自身角色的转变的?
鄂俊宇:市场化进程必然导致城市化进程。计划经济解体、生产力解放,其结果一方面是大部分的农村走向城镇化,另一方面人口也必然大量向城市转移,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背景下,中国也迎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浪潮。房地产业的兴起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三十年中从无到有迅速崛起,成为影响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一段时期内房地产业成为拉动各地经济的龙头产业,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6.7平方米增长到现在的30平方米左右。
房地产业由于关系到“居者有其屋”的民生问题,但同时也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商业行为,因此它的发展就天生的带着一种矛盾性,必须放开但又不断处于政策调控之下,因而房地产业发展走着一条更加艰难和曲折的道路,这也是国家发展、市场规范必经的历炼过程。
《观点》:严格地说中国现在是在更新城市,而不是延续城市,很少房地产开发商会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城市与他本身的历史的契合点,我们发现亿城在做这样的事情。亿城“华府”系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国内研究的经典案例,您觉得亿城在多年的发展中,给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大的惊喜是什么?亿城在其中有何得失?
鄂俊宇:不敢说给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什么惊喜,我们只是在做我们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
亿城在房地产开发中始终强调企业和行业的社会责任,其中之一即是对城市风貌的责任、对历史和未来的责任。房地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满足个体消费,还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物,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万城华府在这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其建筑风格的设计考虑到目标人群的文化认同性,也考虑了与周边环境、城市文化的协调性。
万城华府所在地距颐和园仅800米,在社区中即可清晰对望昆明湖彼岸的佛香阁,在这个曾经为皇家三山五园地带、历史文脉特征极强的地块上做建筑,不考虑到与环境的协调就是一种破坏。而我们的目标客群又是非常重视历史传承的一群京西文化精英。
我们在设计之初也找了很多国外设计专家,提供了许多很精彩的方案,但我们最终综合各种方案选择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融合得很好的赖特风格,与800米之外的古典皇家建筑形成了历史与现代的良好传承与呼应。我们认为这样做至少保持了开发商的责任与良知。遍察中国各大名盘的美国学者王受之说,“亿城是国内名盘中唯一使用赖特风格的开发商,很不容易。”
《观点》:中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与建筑的更新。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后的建筑产品的变化?您和您的企业在这种建筑产品的变化当中,本持的理想是什么?
鄂俊宇:产品总是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果,建筑产品的变化受到时代思想潮流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而在中国还受政策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比如一段时间,城里的中产阶级都蜂拥出城追求郊区别墅,认为那是富人的象征是自然的生活状态,但真正体验过以后会发现可能只是一种并不实用的概念。为了工作生活的便捷,05-06年前后就出现了大量的返城潮流,万城华府通过客户调研提前观察到了这种需求趋势,推出了在北京四环内的城市别墅产品形势很受欢迎。
再比如说,人们经济刚刚获得自由时,需求的升级产品是复式住宅,似乎认为家里有个楼梯上下很有种异乎寻常的尊贵感,但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事实上楼梯也是室内的一种交通障碍,尤其对老人孩子极不方便,北京西部的人群传统家庭观念比较重,对老人孩子的关注比重甚至大过自己。所以我们首创了三四百平米的平层别墅,而且加重了对次主卧的采光通风设计,也被客户广泛接受。
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是滞后还是超前?是关注表面需求还是关注本质需求?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决定了亿城的开发理念。我们最早提“尊重创造价值”就是要尊重人们的潜在需求,引导客户的消费观念,满足并提升客户的生活形态,现在我们把这一观念进一步扩展为“人文地产观”,这是亿城在过去以至未来的开发中一贯秉持的理念。
这个时代发展得很快,而房子是在几十年中相对固定的不动产,如果我们不去寻求本质的未来的需求,只是简单模仿或迎合眼下看似热闹的产品形式,那么很快就会被淘汰,对客户、对城市风貌都是不负责任的。
《观点》:亿城非常看好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发展前景,在您眼中,它们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哪些魅力和优势?
鄂俊宇:京津环渤海区域和长三角都是亿城重点发展的战略区域,都是继珠三角之后更具发展实力与潜力的经济核心区,在这里有更多的真实需求,对开发商来说是更大的施展自我的舞台,也有更激烈的竞争挑战。我们认为在这两个区域同时发展还存在风险对冲的意义。
在地产圈近二十年,走过很多城市,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最喜欢北京。从商业角度说,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市场辐射能力远远超出其他城市。尤其是08奥运大大提升了城市建设进程,城市功能和环境的迅速发展将带来更大的人口吸附能力,也为地产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专业挑战。从城市气质而言,我个人比较喜欢北京大气厚重的文化底蕴,她极大地包容着历史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这里冲撞交融,却没有什么能够改变或影响自己向前发展的方向与节奏,沉稳而不刻板、激荡却不浮躁的魅力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深深的吸引,也从中悟道人世的哲理。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