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7月23日报道 今天,闵行区房管局向东方网记者表示,近期在网上流传的上海莲花河畔景苑“12个神秘业主迟迟没露面”等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
倒覆楼42名业主都曾现身
网上某些报道称,上海莲花河畔景苑7号楼倒楼房的12户业主神秘“隐身”,从未出现在登记点和赔偿现场。经闵行区房管局核对,7号楼倒楼房已签订预售合同的合计42户,沟通记录表明,42户购房者已先后通过到开发商律师接待点、信访接待点和现场沟通会表达了诉求。虽然有的来了以后没有登记,但不存在 12户“隐身业主”问题。
某些报道引用不实房价
网上还流传“隐身业主”与开发商存在瓜葛,一些报道在将24号302室、402室、701室、1001室、1102室以及25号1202室、1302室的房屋成交总价金额进行分析后,认定售房价格不合理,并推断“隐身业主”与开发商存在瓜葛。
但据闵行区交易中心预告登记成交数据显示:购房者购房时间、均价、抵押贷款等数据并无异常;而某些网上的报道为表明售房价格的矛盾,采用了虚假数字的手法,如24号402室、1001室、1102室以及25号1202室、1302室等成交总价,与闵行区交易中心预告登记数据严重不符。由此闵行区房管局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隐身业主与开发商存在瓜葛”的问题。
不存在首付过低问题
此外,网上流传“25号1202室成交总价是167万,贷款额达150万;按此计算,25号1202室的购房者仅支付了17万元的首付款,只相当于总房价的10%左右”。但闵行区房地产交易中心预告登记中的成交数据表明,25号1202室总成交价不存在总价167万元的说法;因此,也不存在仅17万元首付的问题。
建设部:上海倒楼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情况
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15时,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陈重和副司长吴慧娟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切实做好检查工作 确保在建住宅工程质量”与网友在线交流。
[网友 云天]上海“莲花河畔景苑”住宅楼房倒塌事故不禁让人担心老百姓将住进怎样质量的房屋,我想知道全国住宅工程质量到底怎样?
[陈重]质量就是我们的产品或者工作的优劣程度。比如建筑质量、工程质量、教学质量。优劣是相对来讲的,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讲,因为大家关心我们的工程质量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首先,法规标准这么多年来不断健全。2000年我们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出台。包括标准,从本世纪初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标准体系,工程建设标准数以千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有了。
其次,大家可能也能亲身感受到,质量是产品、工作的优劣程度,优劣是相对的概念。比如说建筑材料的水平、施工技术的水平,我们可以用30年比较看看,比如说住宅,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安全、经济、适用。总体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同时还有一个量的概念,我有一个简单的数据,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5%。全国城镇在施工地达到了35万个以上,在建的城镇房屋建筑面积47.4亿平方米。其中,有26.2亿平方米是住宅,因为房屋还有办公楼、商厦、体育建筑等。所以从量上来说,现在整个质量一直在不断提高,日趋规范,稳中有升。
[主持人]还是上海这件事情出来之后,会有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个案,它不能代表全国所有的住宅质量。
[陈重]这个事情发生以后,我们很关注,首先关注的是抢险和采取措施。倒塌的是7号楼,4.6米深的基坑旁边还有6号楼及其他建好的楼房,它不是孤立的,所以首先是抢险。对于倒塌的判断,确实是建国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应该说这是极端个别性。上海市政府公布,经过监测,6号楼稳定,在建的其余10栋楼安全状况稳定。也说明这个事是个很突然的事件。
[网友 风]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住房城乡建设部采取了哪些积极的应对措施?
[吴慧娟]当时收到事故报告以后,部里领导高度重视,派人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7月1号就发出了全国在建住宅工程质量的检查通知。这个不仅是住宅质量,还涉及到安全生产问题。7月3号在全国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对上海莲花河畔景苑事故专门作出了通报,并对住宅质量工程检查和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主持人]对于这样一个案件,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吴慧娟]我们觉得是很罕见的,倒下来这么一个楼应该一下就散了,但没散。但不管怎么说,它确实教训很深刻,我们自己也觉得很难受,暴露出在住宅工程质量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下一步怎么做,我们也专门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吴慧娟]我们想从四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二是创新质量监管机制,提高监管的效能。现在35万个工地,47亿平方米在建房屋,26亿平方米是住宅。但是现在全国质量监督人员只有4万余人,所以监管任务巨大,我们也觉得责任是很重的。国家实行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对程序也好,内容也好,方式方法也好,都要进行转变,我们强调抽检和巡检,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和处罚的力度。四是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惩戒,进一步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
[陈重]我们也在思索一个问题,因为对于工程质量安全,媒体也特别关注。对于工程质量安全,作为监管部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但是事故仍有发生,一些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屡次曝光。我们也反思,到底应该采取哪些更加有效的措施来有力的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好转和提高。
[陈重]首先是认识不到位。其次,关键在于不落实。引用报纸的一段描述,“现有的建筑质量安全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不可谓不多、不细、不全,但落实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建筑活动各方主体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好相关规定,确保质量安全就能够做到。
·祝惇若:泡沫在可忍受范围内 09/07/24
·未来九大绿色建筑 深圳上榜 09/07/23
·建设部:上海倒楼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情况 09/07/23
·住建部︰上海倒楼事件有极端个别性 09/07/23
·危机后的金融中心 09/07/23